三次冲突,谈一谈儿童社交那些事儿
当孩子走进幼儿园,老母亲的心总会不自觉悬起来。
他习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他有没有听老师的话?以及,他在幼儿园有没有朋友,有没有被欺负?
幼儿园,是孩子走进的第一个“江湖”。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学习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冲突和矛盾。
他们跌跌撞撞,却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建立经验,在“小江湖”中无惧成长。
被推倒的积木
“哗”地一声,越越好不容易搭的高楼被思思碰倒了。
看到散落一地的积木,越越气得脸都红了,一边大吼着“思思”,一边挥着拳头向思思揍去。
这一拳头打懵了思思,他“哇呜”叫了一声,两人迅速扭打在一起。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赶紧把他们分开并带到活动室。刚进活动室,两个小家伙便迫不及待相互“告状”。
“老师,他打我!”思思委屈极了。
“明明是思思先抢我玩具,还弄倒我的房子!”
“你先打我就是不对!”
从越越和思思的争吵中,我慢慢勾勒出事情的全貌,也感受到孩子委屈、愤怒的情绪。但是,我依然决定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你们刚才在吵架,老师都没听清楚发生了什么。思思、越越,你们可不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说一次?”
越越强忍着哭意:“老师,思思抢我积木,还推倒我好不容易搭的房子。”
思思补充道:“我想用地上的积木。结果越越非说是他的。拿积木的时候我不小心碰倒了他房子。他就打我……”
两人叙述完毕后,我并没有宣布“谁对谁错”。但两个孩子却从对方的话语中重新审视了这次事件,也意识到这次打架也许根源于一个小小的误会——思思并不知道地上的积木是越越的。
本来愤怒的孩子沉默了,开始尝试着交谈,并反思起自己的不足。
最后,思思承认不该直接拿走地上的积木,应该先问一问旁边的朋友。而越越也对打人的行为感到抱歉。
了解对方心声后,两个孩子互道一声对不起,并轻轻拥抱了对方,结束了这场风波。十分钟后,我惊喜地看到,越越和思思已经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搭起积木。通过这个事件,两个小朋友都获得了社交上的成长,当未来的他们遇到问题时,相信能根据这次经验,采取最好的解决方式——沟通。
面对孩子们的冲突,我们应怀有一颗尊重与相信的心,尊重孩子在冲突中所怀有的情绪,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个充分交流沟通的机会,他们便会学着站在对方立场,解决争端。
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当冲突发生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尽量不做“裁判”。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提问让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让孩子向着更有魅力的自己,前进。
(金苹果九里西幼儿园教师王新华)
不万能的石头剪刀布
餐后游戏时间,勉勉和嘟嘟都看上了绘本《云朵面包》。
趁勉勉不注意,嘟嘟从勉勉手中一把抢过了绘本。不甘心的勉勉想起大家都会用石头剪刀布决定东西的归属。于是,他与嘟嘟商量采用猜拳的方式,谁赢了书是谁的。
嘟嘟听闻,一把握紧绘本,回应道:“不,我才不石头剪刀布呢!”
不按常理出牌的嘟嘟让勉勉非常生气。看到我来了,他连忙告状:“老师,嘟嘟抢走我的书,我说用石头剪刀布决定,他还不愿意!”
四岁的勉勉虽然已经能基于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应对冲突,但当提出的方案不被采纳,仍然会不知所措,非常气恼。
想到这里,我微笑着安慰他说:“既然嘟嘟不愿意,那你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可以跟他交换书吗?”
“不错的办法,赶快试试看吧!”我鼓励道。
于是,勉勉再一次走向嘟嘟。
“嘟嘟,一会儿我们交换下书吧,这样大家都能看。”
“不换,我不喜欢你的书。”嘟嘟果断拒绝了勉勉。
虽然嘟嘟的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我依然选择让勉勉自己处理。勉勉看了我一眼,走到书包前拿出自己的玩具,坐在嘟嘟旁边摆弄起来。
看到勉勉在玩玩具,嘟嘟有些坐不住了,他转过身对勉勉说:“你看这本书,我玩玩具。”
面对逆转的局势,勉勉一扬下巴,骄傲地说:“刚才你不换书,又不石头剪刀布,现在,我也不!”
在这次事件中,“剪刀石头布”的失效让勉勉很挫败。但很快,他开始思考更多方案,并努力尝试。
在社交相处中,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主动性,并形成了他们自有的“社交规则”。但“规则”并不是时刻有效。这个时候,我们要充分引导幼儿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孩子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新经验和方法。
(金苹果蓝谷地幼稚园教师宋玲玲)
值日生的“小困扰”
今天的值日生是妞妹和冉冉。
还没等阿姨消完毒,兴奋的两人便已经洗好手,准备将盘子、勺子等餐具分给小朋友。
但没想到,在发勺子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居然吵了起来。
原来,小朋友都想要有花纹的勺子,但小朋友的人数大于花纹勺子的数量。没分到花勺子的小朋友纷纷指责值日生“乱发勺子”。
事后,妞妹和冉冉都很委屈。她们认为自己尽心尽力为小朋友服务,但小朋友却并不买账。
针对这一情况,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值日生应该怎么发勺子?如何才能在进餐时拿到有花纹的勺子?”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值日生要按顺序发勺子。”
有的说:“谁表现好就能得到值日生发的花纹勺子!”
看到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我问道。
“那如果有争勺子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那就暂停发花纹勺子一次!”
孩子们齐声说道。
虽然说“发勺子”只是个简单的事,却体现了小朋友们对规则的思考以及建立规则的渴望。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帮助大家完成讨论,我们老师既可以让孩子们树立起理解规则、建立规则的意识,也能让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形成“合作、公正”等观念。
最后,根据讨论结果,大家一起制定了“发勺子公约”并认真遵守这个自己讨论出的规则。此后,值日生再也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小朋友们越来越喜欢当值日生。
从分勺子这一直观的事件中,孩子们慢慢理解了群体活动规则,提高了遵守规则的主动性,也拥有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人际互动。
(金苹果中海名城幼稚园教师梁霞)
再也没出现抢勺子的情况了
3~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和归属感五个方面的核心经验。这些核心经验不但是儿童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内容,更是未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验。
面对孩子们社会交往的问题时,金苹果的老师们始终将孩子视为拥有独立意识、想法和感受的个体,充分接纳了孩子情绪,细致观察、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孩子掌握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则、形成与人交往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未来生活做准备。
没有人可以预知一个孩子的未来。但金苹果的老师们却相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拥有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和体谅他人的温柔,便拥有了无坚不摧的武器,这个武器能为他赢下成长的战役,也能让他一路不再孤独迷惘,始终快乐奋进。
文|九里西金苹果幼稚园、蓝谷地金苹果幼稚园、中海名城金苹果幼稚园
图|中海名城
学术顾问|沈玉兰
编辑|赵果佳
///参考文献///
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