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把文献跟实地结合重走丝绸之路,侯杨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一词。

多年来,这或许是最为我们熟知的历史概念,没有之一。

然而,翻阅中国的历史典籍、诗词歌赋,那些沉睡在文字里的丝绸之路上一个个著名的地标究竟在哪儿?

人人都能吟诵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山嶂几千重”中的玉门关,真的就是现在的玉门关景区吗?这不仅事关风雅,更关乎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记忆。

怀着这样的疑问,前不久,阿信特邀《这才是丝绸路》作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来了一场精彩对谈:

十年来,侯杨方教授行万里路,真切探访境内外多条丝路古道,以《汉书》《史记》《大唐西域记》等大量历史文献为基础,厘清了“丝绸之路”概念的本源,并精确定位出了诸多重要丝路地标。

葛剑雄教授评价:侯杨方走了一条把文献跟实地结合起来的路,而且这条路上,好像除了他还没有其他人。

年,如果你正打算计划一趟中国历史地理的精华之旅,“重走丝路”堪称你的最好主题,而这本《这才是丝绸之路》无疑将是你的最佳导览手册。

包邮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侯杨方著复旦历史地理教授侯杨方重走千年丝路古道实地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2购买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gs/136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