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低温冲击治疗减轻激光脱毛患者术中
低温冲击治疗减轻激光脱毛患者术中
疼痛的临床研究
梁军艳吴翔磊商颖
吴奕帆沈玲悦林晓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年4月第29卷第2期
研究背景
作为近年来治疗多毛症的主流方法,激光脱毛术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非侵入性美容手术之一。
虽然激光脱毛治疗疗效颇佳,但存在治疗时的疼痛难忍和治疗后的各类不良反应等。
在激光脱毛术中,目前使用的镇痛方法包括外涂麻药法、术中风冷、接触式冷却、冰袋外敷、涂抹冷凝胶法等,但都存在镇痛效果差、起效耗时久等局限性。
激光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如皮肤暂时性红斑、皮疹、水肿、色素沉着、水疱、结痂等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治疗深色皮肤时,亟需新的辅助手段予以改善。
低温冲击镇痛仪采用最新的神经性低温刺激技术(neurocryo-stimulation,NCS),应用于骨科术后的消肿和镇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传统冰袋相比,具有制冷方便快速、治疗耗时短、效果显著以及安全无菌等优势。
材料
1、临床资料多毛症患者40例,女性,年龄13~43岁,平均(28.2±8.5)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进行激光脱毛治疗,治疗部位为腋窝部20例和小腿部
20例,患者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Ⅲ~Ⅴ型,其中Ⅲ类12例,Ⅳ类21例,Ⅴ类7例。
2.仪器
CRYOFOSI型低温冲击镇痛仪,常州瑞海康联医疗有限公司生产。
Elite+型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仪,美国赛诺秀公司生产。
方法
术前向患者解释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部位拍照备皮。采取自身对照,左侧为对照侧,术前无特殊镇痛措施,备皮后直接进行激光脱毛;右侧为观察侧,先采用低温冲击镇痛仪治疗,垂直距离皮肤8~10cm,喷扫30s,暂停5s,反复4次后行激光治疗。
1.激光脱毛40例患者均采用波长nm翠
绿宝石激光脱毛,术中连接冷风机,动态冷却发射时间50~60ms。以治疗后患者有轻度烧灼感,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等充血反应,数分钟后毛囊周围“橘皮样”外观为激光脱毛有效的治疗终点。
2.疼痛评估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术中疼痛程度。
3.皮温检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0min、5min、
10min、15min使用低温冲击镇痛仪专用测温仪测量患者术后即刻皮肤温度,分别选取三个点:腋窝部(近心端、中点、远心端)、小腿部(小腿正面上、中、下)。
结果
一、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腋窝部、小腿部对照侧疼痛VAS评分均高于镇痛侧,两侧疼痛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二、术后皮肤温度比较。
腋窝部/小腿部镇痛侧术后即刻、三点温度均低于对照侧(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三、主观满意度评价比较
腋窝部镇痛侧患者满意度评分“满意”占90%,明显高于对照侧的55%;小腿部镇痛侧患者满意度评分“满意”占95%,明显高于对照侧的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小腿部对照侧有2例脱毛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1例术后2d发生荨麻疹;1例术后2d出现结痂。
镇痛组患者两个部位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nm翠绿宝石激光属于高能激光,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皮肤灼伤、水疱或色素不均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且更容易出现红斑、水肿等不良反应。
疼痛是决定治疗适宜性和依从性的重要因素,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冷却不足而产生疼痛,以至于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而放弃治疗。
在皮肤激光治疗中接触式冷冻法在过去一直是冷冻镇痛的主要方法,现在更多的研究指出非接触式冷冻法可以减少冻伤的机会,且可以把皮肤温度降到更低。
本研究尝试将低温冲击镇痛治疗用于激光脱毛术前的表皮预处理,降低表皮的初始温度,在激光治疗时可减少表皮热量,从而有效缩短热释放时间,降低表皮灼伤的风险。
低温冲击治疗主要机制为利用人体对冷的生理反应,减轻局部组织充血和渗出,使毛细血管收缩并降低通透性,减轻局部充血肿胀,减轻压迫末梢神经引起的疼痛;同时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液凝固,减慢神经传导速率,麻痹局部末梢神经,使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最后毛细血管收缩可使血流减慢,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从而抑制炎症扩散。
有研究证明,在激光治疗过程中,降低皮肤温度可保护表皮,减少表皮损伤,避免炎症后色素沉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低温冲击镇痛辅助激光脱毛治疗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温度,该方法便捷、舒适,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疼痛,减轻术后皮肤红斑、水肿反应,降低灼伤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图片∣源于参考文献
声明∣公益学术,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实际诊疗建议,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延展阅读:
低温冲击镇痛术
低温冲击镇痛仪独有的低温冲击疗法,应用最新的技术——神经性低温刺激(NCS)。高压(50bar)超低温(-78℃)的二氧化碳从喷枪喷射出,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极短时间内(约30秒)皮肤温度(约32℃)骤降至4℃以下,通常5分钟内可以恢复正常体温范围,降低出现细胞损伤的风险。超低温的作用首先引起毛细血管的收缩,然后机体迅速作出一系列应激反应,诱发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神经反射,引起大量的生理反应:反复的血管舒缩,血管透过性的恢复,带来热冲击效应(ThermalShock)从而达到:镇痛、消肿、抗炎、肌松等疗效。
低温冲击镇痛仪独有的低温冲击疗法,应用最新的技术——神经性低温刺激(NCS)。高压(50bar)超低温(-78℃)的二氧化碳从喷枪喷射出,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极短时间内(约30秒)皮肤温度(约32℃)骤降至4℃以下,通常5分钟内可以恢复正常体温范围,降低出现细胞损伤的风险。超低温的作用首先引起毛细血管的收缩,然后机体迅速作出一系列应激反应,诱发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神经反射,引起大量的生理反应:反复的血管舒缩,血管透过性的恢复,带来热冲击效应(ThermalShock)从而达到:镇痛、消肿、抗炎、肌松等疗效。
低温冲击疗法TST
消肿镇痛新纪元疼痛患者的福音
低温冲击疗法
镇痛
消肿
抗炎
肌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gs/1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