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介绍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āsambuddhassa!

本卷中对诸学处的解释主要取材自《经分别》。但是有很多问题《经分别》没有涉及到或涉及到但不甚清晰。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么诉诸于《蕴篇》(Khandhaka,旧译:键度),要么诉诸于数个世纪围绕戒律发展起来的注释材料。查阅的主要著作包括如下:

1)义注《普端严》——“彻底端正”——(Samanta-pāsādikā,译者注:原书中随后简称为Commentary,中译以“义注《普端严》”代替)是公元5世纪的大德尊师佛音尊者(BhadantācariyaBuddhaghosa,旧译:觉音尊者)根据古代义注所编辑的对律藏的注释。这些原始的古代义注可能是从印度流传到斯里兰卡,并译成僧伽罗语(Sinhalese),但义注中通篇频繁引用了斯里兰卡的地名和人物,这表明这些古代义注有很多是在斯里兰卡写成的。佛音尊者对经典的大多数内容编写了义注,从他作品的内在证据来看,史学家们估计,这些古代义注的集成,时间跨度长达几个世纪,止于大约公元4世纪左右。由此可见,佛音尊者的义注涉及的材料要远早于他所处的时代。

佛音尊者时期,人们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代义注是佛陀的直接弟子们所注,因此毫无争议地传递了经典的真实义。然而,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这些古代义注本身并没有对自身作出如此高的声称。

然而,在公元5世纪人们持有的这一观点无疑限制了佛音尊者的工作。有时,古代义注与经典内容相左,这时他要么将此差异归因于传抄的误差,要么就与义注一起反对经典。在有几个地方,如对巴吉帝亚第9条的注释,他一方面提供论据有力地反驳古代义注的观点,然后又回过头来为古代义注辩护,认为古代义注一定是对的,因为这些作者知道佛陀的意图。也许受到古代义注的保存地也是佛音尊者被允许开展他的工作之处阿耨罗陀补罗(Anurādhapura古代斯里兰卡首都)的大寺(Mahāvihāra)里长老比库们的压力,所以令他回过头来这样说。不管怎样,唯有当古代义注没有表态或者给出了有分歧的观点之处他才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2)义注《疑惑度脱》——“疑惑征服者”(Ka?khā-vitara?ī,译者注:原书中随后简称为K/Commentary,中译以“义注《疑惑度脱》”代替),也是佛音尊者编撰的一部关于巴帝摩卡的义注。尽管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普端严》的纲要性材料,它也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材料,尤其是它包含了每条学处根据其组成要素对罪的一个分类系统。它也时不时有与《普端严》相抵触的地方,这表明它或许是基于不同于《普端严》的另一种注释传统。

3)复注《心义灯》——“意义精髓阐明”(译者注:原书中随后简称为Sub-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hu/5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