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的学习方法冉逾笔摘
丁酉年四月十二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说起文献学,一般人都会引用南宋张载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确,学习文献就是为了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如果你想靠学文献赚钱那就不要涉足这块领地了。
先谈一谈跟文献学相关的一些学科以及参考书目。文献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举凡经史子集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那么与之交叉的学科多达数十门,首先就是传统小学基础,也就是文字、音韵、训诂,这其中又包括汉语词汇的知识,汉语语法的知识等。要想学好古文献首先要攻克古汉语,古汉语作为一种工具在文献释读、文献理解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古汉语的书目多达上千种,我只举重要的介绍给大家。
通论性质的可以看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文字方面的有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刘翔《商周古文字读本》、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音韵方面的有王力《汉语音韵》、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殷焕先《反切释要》、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训诂方面的有洪诚《训诂学》、郭在贻《训诂学》、齐佩瑢《训诂学概论》,古代语言学方面的有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词汇方面的有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语法方面的有马忠《古代汉语语法》、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造句编、构词编),汉语史方面的有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汉语史》、史存直《汉语史纲要》等。
古汉语方面的基本书籍大概可以参考上面的书目,与古文献交叉的学科还有历史学和考古学。由于古代文献距离我们的时间非常遥远,我们必须先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正确地把握文献的准确涵义。下面例举些重要的史学著作,除了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十通、会要会典(如《唐会要》、《唐六典》、《两汉会要》)等大型书目外,有一些今人的著作是需要时常翻的。
通论性质的有翦伯赞《中国史纲要》、钱穆《国史大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等,先秦史方面的有吕思勉《先秦史》、朱凤翰、徐勇《先秦史研究概要》、童书业《春秋史》、杨宽《战国史》,徐中舒《先秦史论稿》,秦汉史方面的有钱穆《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有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唐长孺《魏晋南北朝论丛》,隋唐五代史方面的有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岑仲勉《隋唐史》、王仲荦《隋唐五代史》,宋辽金史方面的有邓广铭《辽宋西夏金史》、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聂崇岐《宋史丛考》、陈振《宋史》、刘浦江《辽金史论》,元明清史方面的有韩儒林《元史》、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孟森《明清史讲义》、戴逸《简明清史》等。至于经济史、政治史、民族史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文献学不可忽略的是思想史、文学史和学术史,思想史方面重要的有侯外庐《中国思想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中国思想学说史》,文学史方面的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及一些文学编年史(如赵逵夫《先秦文学编年史》、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和断代文学史(如褚斌杰《先秦文学史》、徐公持《魏晋文学史》)等。学术史方面重要的有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廖名春《中国学术史新证》、卢钟锋《中国传统学术史》、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等。
上述著作只在整理相关朝代历史文献时参考用,不必全看,与历史相关的还有职官制度、考古学、年代学等学科,现简单罗列几种以便查用。贺旭志《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龚延明《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贺旭志、贺世庆《前四史职官辞典》。考古方面的有陈絜《商周金文》、裘锡圭《中国出土文献十讲》、中国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年代学方面的有何幼琦《西周年代学论丛》等。还有一些历史地图集也是应该提到的,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下面就要谈谈一些常见的工具书,这是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常翻常用的。古汉语方面的有《王力古汉语字典》、杨树达《词诠》、《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高明《古文字类编》、符定一《连绵字典》等,历史方面的有《中国历史大辞典》、《简明历史辞典》等,
古典文献学这门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需要很广博的视野,不但要学习与之交叉学科的知识,还要懂得本学科的一些内容。下面就着重谈一下古典文献学这门学科的组成。根据杜泽逊《文献学概要》,我们可以把文献学分几个大部分(传统分类只有目录、版本、校勘):文献载体、文献形成及流布、文献收藏与散佚、文献版本、文献校勘、文献目录、文献辑佚与辨伪、类书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实际上文献包含的要比这还广泛,我简单的把文献归纳为六类:目录、版本、校勘、典藏、辑佚辨伪、出土文献。下面分点讲述如何学习以及参考教材。
首先要从大的范围,也就是通论性质来说明。文献学通论的教材大约有35种,重要的有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张舜徽《中国文献学》,这三种都是开创性的教材,所以先说,其次近年来出版了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四编)、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刘青松《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等,通论性质的书大同小异,找一本重要的读就好,建议读程千帆的教材。其次就是古文献学史方面的,只有一种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这本书的分量很重,虽然有很多纰漏,但还是比较好的文献学史。裘锡圭、杨忠主编了一套文献学教材,大约有十几种,建议读读这类教材,主要有《古籍版本学》、《经部要籍概述》、《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集部要籍概述》、《文史工具书概述》等等。通论性质的教材不必读的太多,只有有一个基础就好,下一步就是专门读一些书籍。
目录方面的有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张之洞《书目答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历代的经籍志、艺文志等。版本方面的有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建议先读他的《中国古籍编纂史》)、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戴南海《版本学概论》、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等。校勘学方面的有钱玄《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管锡华《校勘学》、陈垣《校勘学释例》、赵仲邑《校勘学史略》等。典藏方面的有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焦树安《中国藏书史话》、许碚生《古代藏书史话》、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杨荫深《中国文学藏书家考略》等。辑佚辨伪方面的有曹书杰《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杨绪敏《中国辨伪学史》、郑良树《古籍辨伪学》、司马朝军《文献辨伪学研究》等。出土文献方面包含的很广阔,涉及到甲骨文、金文文献、敦煌文献、简帛文献等,现举一些重要的著作以便参照。甲骨文方面有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郭沫若《甲骨文合集》以及郭沫若、张政烺等一批古文字专家的古文字论集。金文方面的有容庚《金文编》、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殷周金文集成》、周法高《金文诂林》等。敦煌文献有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校注》、姜亮夫《敦煌学概论》、张涌泉《敦煌文献合集》等。简帛文献方面的有刘大钧《简帛考论》、李学勤《简帛辑佚与学术史》,此外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刘钊《郭店楚简校释》也应多翻翻。
上面例举了上百种文献学需要参考的教材,种类繁多,让人应接不暇,但搞这门学问的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下面讲讲学习的一些方法。
一、重视原典文献的研读。学习文献学就要和古代文献打交道,就要多读古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广阔起来。重视原典的方法是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我们也要一以贯之,最开始心不能浮躁,要多读古书,我推荐初学者要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和中华书局的《史记》(也可先看王伯祥的《史记选》),这是基础工作,一定要夯实基础,之后才能继续下去。另外在读这两部大部头著作的同时,也要参看一些其他与之有关书籍,如沈玉成《左传译文》、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史稿》以及《春秋左传史稿》中的参考文献。《史记》方面可以看一下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韩兆琦《史记笺证》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看一种书的时候不要只看这一种,要看一些别的,那么疑问就来了,怎么能知道其他的书籍,我这有几个方法,首先查一下这种书的相关论文,到期刊网上下载之后看别人的参考文献是什么,另外就是去找史料学的书,如《诗经》,我们可以先去查洪湛侯的《诗经学史》,上面列举很多诗经的注本,之后再找相关书籍阅读,如周振甫《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夏传才《诗经要籍提要》等等。再比如有关《尚书》的注本和研究,我们就可以先看蒋善国的《尚书综述》和曾运乾的《尚书正读》去了解尚书,之后可以看贵州人民出版社钱宗武的《今古文尚书全译》或者周秉钧《白话尚书》,等到积累到一定阶段就可以看顾颉刚、刘起釪的《尚书校释译论》、《尚书学史》、《尚书研究要论》等等。这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要求大家先读原典,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二、对于研究性作品的泛览。在原典文献积累到一定阶段就可以看与之相关的研究性论著。上面以《诗经》和《尚书》为例作了简要说明,下面以《楚辞》和《庄子》为例再进行说明。《楚辞》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与之相关的书籍多入牛毛,先举注本,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萧兵《楚辞全译》、姜亮夫《楚辞通故》、崔富章《楚辞集校集释》、王泗原《楚辞校释》等等,研究性的书目有游国恩《楚辞概论》、逯钦立《屈原离骚简论》、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易重廉《中国楚辞学史》、李大明《汉楚辞学史》等等。以后在读《楚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考这些书目了,文献的功底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下面举一些有关《庄子》的例子。关于注释方面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庄子浅注》、钟泰《庄子发微》、王叔岷《庄子校诠》、钱穆《庄子纂笺》等,研究性的书目有方勇的《庄子学史》、熊铁基《中国庄学史》、崔大华《庄学研究》、曹慕樊《庄子新义》等。对于研究性作品需要泛览,文献学的学生要多到图书馆古籍部阅读,看看某一方面有什么书,上面说的只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书籍,至于那些不易为人所知的书就要多到图书馆看书。再说说读法,发现了一书的其他本子之后我们就要阅读,怎样能够快速的阅读就需要技巧和功夫,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要迅速浏览该书目录和前言,之后再仔细翻阅此书,五次左右这本书的概况我们就记住了,等日后写论文的时候就能想起来,之后去找该书。其次,勤动笔,把一书的作者,主要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后查阅也方便。
三、先知目录,后看版本。学习文献的顺序是先知目录,后版本,后校勘,后典藏。首先要对目录学非常熟悉,比如读一种古籍的时候要先知道这种书有哪些人注释过,哪些本子是好的,哪些本子是不用去读的,这是一种功夫,没有专门的书去讲这些,只能靠我们自己体会。如《战国策》,关于这种书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哪些人进行过注释和研究,先举重要本子:何建章《战国策注释》、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等,之后我们要去考察有哪些人研究过,如北大的何晋就写过《战国策研究》,裴登峰也有《战国策研究》、张正男《战国策初探》、王延栋《战国策辞典》等等,知道了这些目录,我们再去看版本,一般来说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的书错误少,校勘精良,此外齐鲁书社、江苏古籍、上海三联的书也不错,我们先看这些出版社的书目,之后就是比较各种注本的优劣,这个功夫非十年不能及。我所说的版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的是哪位大家注释的古籍,比如《论语》,我们就推荐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或者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其他的如杨树达的《论语疏证》、钱穆的《论语新解》、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孙钦善的《论语本解》就不推荐了。要看书就要看最精的,最权威的,这样才不至于影响自己的阅读。
四、借助网络资源,扩大学术视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书目的种类也很繁多,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很多书,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网络资源。首先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站。国学数典,这是我常去的网站,里面古代文本、现代文本一应俱全,还有文献互助和国学问答等栏目,有需要的书籍就可以去求,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去问,是学文献的人必去的网站,数典最主要的作用的下载各种电子书,这样不但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还可以交到很多朋友,数典上的朋友大多是国内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数典类似的网站有书林网、读书中文网、爱如生论坛等等,功能都差不多,大家可以多去看看以提高自己视野。
还要介绍的网站就是中华古籍网,这个网站提供了可供阅读的基本古籍、最近的新书、古籍整理出版的一些项目,通过此网站可以看到文献专业的最新走向。另外需要着重谈的网站就是孔夫子旧书网,在上面可以找到很多旧书,而且经济条件好可以买下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样才能把文献学学得更好。
五、重视作者,把目光转移到名家学者上来。本科时期,学习的重点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忽略了一个重点,就是名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对这个方面小孩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hu/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