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丨文津学志第十六辑目录与摘要
目録
摘要
?紀念周叔弢誕辰周年專欄?
祖父弢翁哲學思想的形成及對子女的影響周啓群
摘要:周叔弢先生對西方哲學、佛教等頗有興趣,堅持學習和研究,其哲學思想對子女有重要影響。
與時俱進和家國情懷——寫于祖父周年誕辰之際周啓乾
摘要:梳理周叔弢先生少年求學、成年後從事實業、抗戰期間不與日本人合作、逐漸接受中國共産黨主張等生平經歷,以及弢翁藏書旨趣,視藏書爲天下公物、學術公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向國家捐獻古籍、爲國家古籍文獻事業出謀劃策等事迹。從中可以看出弢翁睿智通達和與時倶進的精神,以及真摯無私的家國情懷。
書香人淡自莊嚴——國家圖書館的弢翁舊藏陳紅彦
摘要:在國家圖書館的珍貴館藏中,周叔弢先生的捐贈無疑是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弢翁辛勤聚書、一心愛書、熱心獻書,對書真知篤好,爲人寧静淡泊,護書科學嚴謹,捐書毫無保留,與國家圖書館的書緣更是值得代代永續。
《古書經眼録標注》序李國慶
摘要:《古書經眼録標注》搞清楚了《古書經眼録》所收古籍之年代及諸書排序問題,搞清楚了《古書經眼録》性質是一部選購善本書目,搞清楚了所收諸書的來龍去脉與授受源流問題,搞清楚了《古書經眼録》所見之罕覯善本問題。《古書經眼録標注》爲學人研讀《古書經眼録》提供了一個通行本,是繼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録標注》、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之後又一部高質量的“標注體”古籍書目,爲進一步考察弢翁古籍版本目録學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據。
周叔弢舊藏宋本《新刊山堂先生章宮講考索》考略朱克理
摘要:周叔弢舊藏宋本《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講考索》木集十卷,後歸祁陽陳清華,年11月入藏國家圖書館。此“木集”實原爲庚集,所謂“木集”者,乃是書賈挖改。此集與臺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集”《官制門》十卷爲同一版本,是與中隱書院本、“□山書院”本皆不同的第三種《考索》宋刻本。中隱書院本是其他《考索》宋刻本之祖本,此“木集”“□集”以及“□山書院”本皆由中隱書院本而來,版式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
“越谿草堂”印主小考沈艶麗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宋紹興四年()釋思鑒刻本《景德傳燈録》鈐有“越谿草堂”印,《善本書室藏書志》云《天禄琳瑯》中亦有此印,但無考。傅增湘先生在《藏園群書經眼録》中認爲此印爲何焯之印,但未詳述依據。高曉成在《汲古閣本〈中州集〉何焯批注輯録》一文中亦言“越谿草堂”爲何焯之印。《石渠寶笈三編》等書畫目録中則提示此印爲明代書畫家王寵兄弟之印。考察五種鈐有此印的古籍,此印印主爲何焯可信度最高。
?文獻整理與版本研究?
上博簡七《凡物流形》補釋五則俞紹宏
摘要:上博簡七《凡物流形》篇中,“”或可讀“憑”,“夬”或可讀“孑”,“啻”讀“霆”,“端”可訓爲“審視”“細看”,“箸”或可讀“處”。簡文“聞之曰:至情而知,察知而神,察神而同,[察同]而僉,察僉而困,察困而復”,其文意爲:由知天下而化天下,由化天下而同天下,由同天下而斂天下,由斂天下而困天下,由困天下而復歸于知天下,再進入下一個輪回。
《左傳》“有事于桑山斬其木不雨”解韓超
摘要:旱祭是春秋時代的重要祭典,與國家的農業生産、人民生活等關係密切。昭公十六年鄭國進行了一次旱祭,《左傳·昭公十六年》載祭祀内容:“有事于桑山,斬其木,不雨。”這一行爲遭到子産的批評。因其文字簡單,過去注家均未過多留意。但“桑山”爲何,“斬其木”是否爲旱祭的組成等問題并没有清楚的解釋。據《左傳》所載其他旱祭分析,鄭國“斬其木”是祈雨不成後使用的一種巫術,即恐嚇、懲罰桑神,迫使神靈降雨。子産的批評是針對春秋仍然流行的巫術而言,并非反對“斬其木”。
《潜夫論》校詁蕭旭
摘要:東漢王符撰《潜夫論》,今人彭鐸撰《潜夫論箋校正》既彙聚衆説,且自出己見,是目前最爲精審的整理本。但該書校勘訓詁未臻至善,有34則可補可議者。
《大戴禮記補注》四種點校本疑誤舉隅王若約
摘要: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是清代禮學研究的重要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研究和參考價值。目前《補注》主要有四種整理本,各有優長,但其句讀上存在一些共同錯誤。這些錯誤多是由于整理者對古代禮制、文化理解有偏差造成的。
《春秋公羊禮疏》校勘記研究錢寅
摘要:通過對《春秋公羊禮疏》校勘記的覆核和研究,利用校勘記所出示的异文情况,回溯考察凌曙在寫作《春秋公羊禮疏》時所利用典籍的版本,可以看出很多异文是因爲凌曙所據版本與校勘者所利用版本之間的差异。由此一方面可以知曉凌曙讀書治學所利用的文獻大致情况,一方面可以認識到古人引書版本之不同等細節問題。
“春至百花開,黄鶯啼柳上”禪宗公案考赵洪雅、林世田
摘要:“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至百花開,黄鶯啼柳上”是一則著名的襌宗公案,此偈相傳爲某位無名襌僧所作,最早見載于《五燈會元》,并在後世廣爲流傳。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妙法蓮華經》卷後所載的元僧克立跋文則記載這一佛偈由北宋著名孝子朱壽昌所作,并與蘇東坡、朱壽昌二人交往密切相關,爲學界研究襌宗公案提供了一條新的綫索,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本文圍繞蘇軾、朱壽昌、天如惟則襌師與臨川克立,從大量題跋、信札、詩詞和刻書題記入手,從文本源流與演變、文本内容、跋文作者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鈎沉這則公案的創作年代和背景,考證文本内容的真實性,抛磚引玉,爲學界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北大圖書館藏《大明冠服圖》研究徐文躍
摘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明冠服圖》,爲《玄端冠服圖説》《忠静冠服圖説》二書合于一册而成,記載了嘉靖七年定製的君臣燕居冠服制度。兩套冠服的製定及圖説的成書過程,雖見于議禮之臣的著作,以往并未引起太多的注意。《大明會典》采録了兩套圖説,但文字并不完整。《大明冠服圖》一書豐富了對嘉靖初年創製、改製冠服的認知,對深入認知嘉靖年間的禮制改革亦有重要價值。
清代內府對民間皮黄戲的改編與演出——以連臺本戲《普天樂》爲中心王岩
摘要:清咸豐末年以後,皮黄戲開始逐漸進入内府舞臺。以《普天樂》爲代表的民間本戲以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爲同、光時期内府常演劇目。内府將民間通行的八本改編爲十四本上演,對于情節、場次、唱詞、念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編,以適應内府嚴整精煉的演劇要求。同時,内府五次集中上演該劇的歷程,能够清晰地展現普天同慶班、升平署内學、外學等不同演出機構各自上演或合作演出該劇的實際情形。另外,該劇保留下豐富的劇本、演出題綱,以及專爲帝后觀賞繪製的圖像藝術品——扮相譜,表明該劇在當時曾頻繁演出并爲帝后所青睞。
清代州縣佐貳分防的微觀圖景——以《嘉志稿》與雲南嘉州判爲中心杜萌
摘要:清朝對于基層社會的治理,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慣例,采取了頗具特色的州縣佐貳分防模式。佐貳官員離開日常辦公的縣城,駐扎于縣城中較爲重要的鄉鎮,承擔水利、錢糧、刑名、治安等一種或多種職能,成爲介于鄉鎮和州縣之間的一級政區。雲南楚雄府南安州州判分防嘉,即是其中一例。通過梳理首任嘉州判羅仰錡所撰《嘉志稿》一書,可以明顯看到分防官員在基層治理中的突出效用。但不可回避的是,分防官員在職官體系中地位不高、職能不完備、獲取行政資源的能力較差,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遭遇各種限制,從而激發了分防地方升格爲縣的强烈願望,衹是在清朝定額觀念的約束下,這一願望衹有極少數地方能夠實現。
?書籍史研究?
“蠲纸”小考李致忠
摘要:“蠲紙”指潔净、潔白之紙,“蠲紙”在唐代就已出現。文獻所見“蠲糨紙”指的也是“蠲紙”。五代時,户部發給照顧親疾或親死結廬守墓之人免去赋役的憑證,爲蠲紙所製,故稱“蠲符”。唐到五代,直到兩宋,都有“蠲紙”生産。至明代,官局在温州監造“蠲紙”,宣德年間温州知府何文淵認爲“蠲紙”製作過程有害百姓,遂設計讓造出來的紙色轉黑,從而停止“蠲紙”製作。
七寶轉輪藏主人李瑶雜考艾俊川
摘要:清人李瑶用活字排印的《南疆繹史勘本》等書,因被認爲是“泥活字本”而受到重視,但李瑶本人的事迹長期隱没不彰。李瑶喜著書,擅繪畫,廣交游,是清晚期一位活躍的文士。爬梳整理李瑶及其友人的零散文字,可見其生平、交游、著述、印書和藝事大略,加深對他印書所用活字并非泥活字而是木活字的認識。
配補本要素初探——以國家圖書館藏善本别集配補本爲例徐慧
摘要:配補本是選取某種底本抄補或用某種刻本補齊古籍殘缺部分,形成一部新的全本(或仍有殘缺但較之前更完整)的一種書籍版本形式。配補過程涉及的要素包括配補主體、緣起,配補類型、形式,配補時間、方式、内容,以及配補底本選擇及邏輯等諸多方面。分析國家圖書館藏部善本别集配補本的相關要素可知:配補行爲或與其流傳收藏相關,或與集主後代對家集的整理搜求相關,配補主要由藏家在收藏之後完成;配補以抄補爲主體,抄配活動在明清時期最爲鼎盛,配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儘量追求影摹;抄補、影刻在主客觀上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底本和原書發生改動,補配底本選擇以原書刻本或原書版本系統爲原則。
《迦陵先生填詞圖》綜考張杰
摘要:《迦陵先生填詞圖》係清初畫僧釋大汕爲詩詞大家陳維崧繪製,在陳氏家族中遞相傳至清末,題咏紛披,衆所矚目。此圖稿本原件已于民國年間佚失,通過對相關刻、摹、拓、抄本的綜合察考,可知相關題咏在清代不斷增加,共有多人爲此圖題咏。各版本所見題咏順序不同,郟志潮摹本應該反映了原圖順序。此圖稿本自陳維崧之後,一直爲陳氏家族陳履端、陳克猷、陳淮、陳崇本、陳香士、陳葆耆等遞藏,從宜興陳氏到商丘陳氏,傳承兩百餘年。清末時應實未入袁保恒、袁保齡兄弟之手。清人别集有零星題咏爲《迦陵先生填詞圖》各版本所未見,或爲此圖散佚,可以輯補。
?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
明清“人迹路程圖”中的文天祥記憶吴寒
摘要:“人迹路程圖”是一類在地理信息之外辅以大量歷史文化注記的輿圖。主要是出于價值取向、歷史背景、地理觀念三方面原因,明清時期的此類輿圖中表現出對文天祥史迹的重視。首先,“人迹路程圖”獨特的價值取向使得文天祥的忠節形象受到尊崇。其次,明中末期的政治背景促使繪製者突出文天祥及其他南宋史迹以激勵人心。再次,“人迹路程圖”所秉承的文化空間觀念,也使得文天祥寫作《過零丁洋》這一事迹成爲全圖海疆叙事的重要一環。輿圖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客觀反映,更從價值關懷、政治意識、文化觀念等多個維度,形成了“歷史一地理一價值一文化”的關聯圖式,在文天祥形象的傳承和建構方面起到了獨特作用。
國家圖書館藏三種浙江名勝圖述要翁瑩芳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有三種與清中期乾隆皇帝南巡相關的浙江名勝圖:《浙江勝景圖》《浙省名勝景亭圖説》和《浙江景物圖》。這三種輿圖在地理内容、繪製手法等方面大同小异,成圖時間也較爲接近,但又各具特色。在暸解其概况、内容的基礎上,這三種輿圖的製作時間、具體功用等也得以揭示。
圓明園濂溪樂處慎修思永殿內檐裝修圖樣雜談陳健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中,保存大量皇家園林室内裝修陳設的設計圖樣。這些圖樣涉及園林室内裝修初始樣貌、改造設計以及未能實現的設計方案等不同施工階段。圓明園濂溪樂處慎修思永殿的裝修設計圖樣,是樣式雷圖檔内檐裝修的經典樣例,反映了清代皇家園林室内裝修陳設和風格的演變過程。
?金石文獻整理與研究?
國家圖書館藏善齋甲骨新舊拓本比勘劉菲薩仁高娃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善齋舊藏甲骨兩種比較完整的拓片,其一是成書于20世紀30年代的《書契叢編》舊拓本,其二是國圖于年底完成傳拓的新拓本。由于拓片傳拓年代、傳拓理念、傳拓技術以及甲骨實物本身保存狀况等不同,兩種拓片存在缺拓與否、完整與否、是否清晰三大方面的差异。《書契叢編》舊拓本因僞刻未拓等缺拓有例,新拓本由于骨朽而未進行傳拓的有12例;舊拓本骨形未拓全者例,漏拓正、背、臼面文字者例;新拓本斷裂缺損或表皮剥落的有例;舊拓本更清晰的有例,新拓本更清晰的有例。舊拓本保留了甲骨未損時狀態,雖有時代局限性,但具有不可取代的資料價值。出組牛骨更容易發生表皮剥落,或説明不同類組或時期的甲骨材質有區别。
《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古文印釋讀六則羅恰
摘要:漢代以後歷代輾轉抄寫的古文字(主要指戰國文字)稱爲“古文”,又稱“傳抄古文”。國家圖書館選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一書收録的藏書印中有不少是古文印,整理者大都作了很好的釋文,極少數印文的釋讀尚有可商之處。根據《汗簡》《古文四聲韵》《集篆古文韵海》《訂正六書通》等書所收古文字形,可將原釋作“雨氏山丰”“卞章有福亦有道”“南乘”“泉□”“鴻□”“?□”的六方古文印的印文分别改釋作“雨氏峯”“文章有神交有道”“用年”“宗夏”“鴻勳”“杳嚴”。
?外文文獻整理與研究?
國家圖書館所藏松坡圖書館外文圖書管窺彭福英
摘要:松坡圖書館是民國時期爲紀念蔡鍔將軍而建,分爲快雪堂和西單石虎胡同七號兩館。後者專藏外文文獻,藏書主要基于當時讀書倶樂部舊藏,辅之以每年的新購和捐贈圖書,藏書量逐年增加。這批外文藏書語種多樣,内容豐富,以文史書籍見長,内有不少名家舊藏,是今日國家圖書館外文特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文書籍科斯韋裝幀與科斯韋風格裝幀——鑲嵌細密畫的書齊世峰
摘要:科斯韋裝幀在西方裝幀文化中的歷史不算悠久,但却以獨特的形式和風格深受西書裝幀相關人士的關注。科斯韋裝幀書籍的封面特徵爲“摩洛哥山羊皮裝幀,華麗壓花裝飾,在單個或雙個封面内板上鑲上一幅或多幅細密畫;細密畫有時繪在象牙上,以玻璃罩防護細密畫”。造就科斯韋裝幀的主要工藝是鑲嵌和細密畫。科斯韋裝幀風格的形成發展和細密畫藝術的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科斯韋裝幀可以分爲三個發展階段:前科斯韋裝幀、科斯韋裝幀、後科斯韋裝幀(科斯韋風格裝幀和科斯韋裝幀設計)。
?文獻保護研究?
淺議人工合成聚合物對紙質文物耐久性的影響閆智培
摘要:用于保護文物的人工合成聚合物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影響紙質文物的耐久性。通過對聚烯烴、聚苯乙烯、聚氨酯、丙烯酸樹脂、纖維素酯、聚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人工合成聚合物在文物保護領域的應用現狀、對紙質文物耐久性的影響、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及其與纖維素降解的關係等的分析,可知這些材料有的適用于紙質文物保護,有的不適用。
南宋石經《毛詩》拓片的修復鑲襯劉峰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清嘉慶、道光間拓本南宋石經《毛詩》,因長期摺叠存放并遭蟲蛀鼠嚙,摺叠處破損嚴重。根據破損情况,采取“鑲襯”的修復手段對其修復,具體包括揭取題簽、修補拓片、展平拓片、鑲襯拓片、成品壓平、按规制摺叠、粘回題簽7步,最終仍保持原摺叠存放方式。
给《文津学志》投稿,请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hu/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