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九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及呈现参考文献
笫九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及呈现参考文献?
学科带头人李保红工作室隋苗苗
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交代了所研究课题的学术渊源和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提出了研究趋势和研究方向,对于申报的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献综述的写作是一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工作,很多课题申报者常常在这个环节大费周章,结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
一、如何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
1.文献
《辞海》(第六版)对“文献”的注释为“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竹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有时亦可简称为“综述”。
“综”即综合,综述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之后,对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做出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叙述。
“述”即评述,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合情合理的评述。主要写明其他研究者对你提出的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他们的研究有哪些优点或不足,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你怎样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确立自己的课题。
因此,文献综述要求研究者既要对已有文献的观点进行综合整理,简要陈述,还要融入自己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知,附上自己适当的评价。这一部分一定要注意避免做成对已有相关成果的简单堆砌。
(二)文献综述的作用
课题评审专家通过阅读课题立项申报书中的文献综述,就能够看出课题申报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如是不是了解别人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有什么缺陷、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将要从哪方面着手等),看出课题申报者在该领域所下的功夫,因为他不仅需要站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沿广泛阅读,还要发现并理解不同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区别,分析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开拓思路,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实践,开展更加深入有效的研究。
从课题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文献综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熟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
有时候一个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仅建立在教学工作的实践需要上还不够充分,需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学术背景中,才能真正被理解。
文献综述其实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谱系图,能使课题研究具有必备的学术渊源。
我们在选择一项课题时,除了要有关于本课题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有对话意识,即与相关研究者已有成果的对话。阅读相关文献是有效对话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对文献的阅读和思考中,才能发现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与已有研究成果对话,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话。在熟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中别人都做了些什么?做到了何种程度?形成了哪些结论?我们的研究又能做些什么?我们是否在重复别人的劳动?我能从哪个角度或方面提出新的假设?
2.梳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学术研究也不例外。所以,只有及时椎确地梳理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才能对自己课题研究范围和深度有更好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对比,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理论依据基础上得出的相应观点,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弄清楚问题的发展脉络,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调整研究方向,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3.发现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对于一个课题来说,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观点各异的结论。我们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就要寻找并发现本课题研究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和应用价值的结论。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展开自己的研究,才能走得更远,得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
(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1.以原始文献为基础
文献综述应该建立在广泛搜集、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叙述的过程中需要对原始文献进行概括和归纳,而且必须忠实于原始文献的意思。如果需要对原文语句进行直接引用,更要仔细核对,保证不出现字、词乃至标点符号不一致的情况。
2.有自己的分析评价
文献综述并不是仅仅报告某一个具体研究的成果,或者只是综合相关论文的摘要,或者简单罗列文献内容,还要将许多有关的文献内容加以分析对比,做出评价。在一份合格的文献综述中,如果说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是主要骨架,那自己的分析评价就是点睛之笔,用墨不多却字字珠玑。
3.反映课题研究全貌
在内容上,文献综述要有对该问题的研究全貌进行的概括,纵览研究的历史发展,涵盖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等等。
(四)如何做文献综述
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能表明本课题研究者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还能提高评审专家对课题设计论证的认可度,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一份文献综述,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大量涉猎,精心取舍
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搜集和广泛、深入的阅读,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方向。这就要求课题研究者定期浏览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了解本课题的学术进展。
很多课题申报者在看过一些文献以后,往往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却发现虽有万语千言,但不知从何说起。究其根源,这是材料的取舍问题。如果说我们阅读的文献就像一片丛林,撰写文献综述就像是开辟一条穿过“丛林”指向本课题的道路,其终点是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他学者对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得出的成果和结论是不是正确和全面,有没有不足和缺陷,围绕这些方面进行选择和论述。具体来说,就是开门见山,避免绕圈子。对业内熟知的理论和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不要长篇累牍地论述;综述过程中确实需要引述他人研究成果的,则应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在页下或文末标出;在提及他人研究成果时,不必写出方法和过程,也不必展开讨论。
2.高瞻远瞩,把握前沿
课题研究要想站在学术的前沿,综述就要参考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
怎样才能把握研究的前沿呢?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申宣成博士提出过“三牛”建议:第一是“牛人”,了解并选择该领域的权威人士,阅读、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二是“牛文”,订阅学科教学的核心期刊,对其中的经典文章深入研究,再进一步延伸阅读经典文章的参考文献;第三是“牛车”,阅读的相关文献多到可以用牛车去拉时,一定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遇到文献观点雷同的情况,我们要分析不同文献来源的可靠性和对知识陈述的科学性,通过比较选用来源可靠、论证科学、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
3.条分缕析,突出要点
写作时,可按文献发表的先后顺序进行综述,也可以从问题解决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综述,还可以按照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综述。但是,不管用哪一种形式,都需要研究者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认真甄选,分析梳理,做到条分缕析,避免简单堆砌。
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要包含以下内容: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自己的见解和设想。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比较不同研究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得出的成果和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假设。
4.态度严谨,语言精练
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引用文献时,不能篡改原文的内容,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因为别人的引用是否恰当,有无谬误,我们是不知道的。这一点可以参照申宣成博士的建议:有一手的不用二手的,有名家的不用一般的,有正式出版的不用内部资料,有直接相关的不用间接相关的。
因为在文献综述中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就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要字斟句酌、恰如其分、不溢美不贬损;论及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尽量不要使用“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或者业内空白”“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评语,也不要使用“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之类没有意义的客套话。
5.格式正确,有板有眼
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是:研究背景(理论渊源及发展脉络)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研究者的评价。围绕这几个方面形成一定的内容模式,并运用好一些程式用语,再加入本课题的内容,就可写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文献综述了。
例如,写研究背景(理论渊源及发展脉络)时可套用“怎
么样,还存在着的问题。当前,还有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时可套用“我们针对这一问题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中心句+文献支撑句”的形式,按照先国外后国内、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介绍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情况。
写作者的评价时可套用他们的研究,从等方面解决了问题。我们认为,还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课题,希望从方面对问题进行研究”。
言筒意赅、提纲挈领地分析评价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指出改进的方向,选择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
(五)文献综述写作中常见的向题
1.述而不评
有的课题申报者在课题论证时,对“研究现状”只是简单地堆积罗列,缺少观点梳理和评价;对重要学术流派及其观点说不到点子上,抓不住核心结论;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缺乏全面、准确、深入的总结。
2.文不对题
过多地介绍有关概念,缺少对研究现状和结论的陈述;不能把握别人研究的核心内容,述评过于笼统,泛泛而谈,缺乏实质性内容;罗列书目时,缺乏观点的表述与比较,无法体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3.表述模糊
不能清楚、全面地叙述国内外研究的概况、进展和水平,发现不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难以准确地对研究现状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分析肤浅,流于表面,不能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实质;写了很多内容,但是缺乏概括性简洁性和明晰性,让人不知所云。
4.虚构文献
这一点在进行国外文献的述评中体现得尤其明显,论证者常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等表述,然后在参考文献中随便写出几篇网上收集的国外论文或著作名称凑数。其实,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一般很少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立足于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没有必要非得拉来国外的研究理论或成果来撑腰壮胆。
参考文献在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书、中期报告书、结项报告等文本中常常会涉及,不能心存侥幸,明明没有阅读和参考,为了求得形式的完备而虚构文献,编造参考文献。
推荐一个教育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