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注意事项之一引文与参考文献
拿翟天临说事,小题大做,也是为了吸引眼球。
通常,在审学生的文章时,发现一些低级错误。让他认真修改,逐字逐句。最好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语感——是否顺畅。论文这东西,一旦发表将无法挽回。
说到“参考文献”,也就是题目中的“引文”,翟天临犯的错误可算是大了。
有的时候,我们教学生如何“抄”文章,也就是如何“引文”。像翟天临这种“笨徒儿”,说白了就是“抄都不会抄”的这一类。
又到了毕业季,少不了熬夜看文章。
昨天夜里给学生看文章,气就不打一处来(见下面的截图,是一个极端案例)。睡不着,写下此文。
可能有很多错误我们可以追溯或“怪罪”到初中的外语学习,基础没有打好。
理由还有很多,歪果仁也经常把我的文章引成了“Ming,M.A.etal.”。信件交流也是,好端端的一个“马鸣”先生,也变成了“鸣先生”或“明码先生”,干脆叫“鸟先生”算了!
所以,最近几年我的文章署名变成了MaMing,R.etal.,不伦不类。中国人是不希望将名字分开的,更不会颠倒。不然,就会变成了“明码电报”(MingMa),泄露天机,自毁前程。
实际上,这种引文上的小错误,之前在审北大清华博士之类的文章也遇见到。当时,我就“喷”起了那位熟悉的博导,什么玩意儿,这么当导师,也不怕误人子弟。
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了。看出了学术界的浮躁,有的时候我连主编一起骂了。
现在想起来,这种错误可能与博导、研究员、教授、所谓大主编和审稿人什么的还真没有太多关系,也不是崇洋媚外。应该是一种文化差异,就像歪果仁叫我“明码”一样,应该笑对,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的时候,引一些熟悉的同行作品,将其名字引错,像我的学生这样无知(下图),也是比较尴尬的,多少有一点不尊重人。
好在我是一个认真的人,豆腐块中挑刺没毛病大家可以帮助再把把关。
露出了马脚:问题出在第一篇外文文献,同一篇文章重复在最下面出现了。第一作者AndrewLowe,名与姓氏颠倒,变成了两个人。正文中也同时出现了这种错误,应该不难发现吧?作者没有意识到,审稿人也没有发现,编辑包括外文编辑都没有发现。这是我遇见的最极端的引文例子,竟然发生在我的学生论文里!即将付梓,一身冷汗。
其他精彩文章↓↓↓
基金思路##lincRNA高分机制一览(NatCom、Autophagy等)
基金知识##细胞自噬的相关实验和方法,对实验很有用
干货!从高分文章获得lncRNA的10个国自然本子思路(免费RAR)
心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交后的几点感受
国自然基金:、年医学部全部名单.xlsx
组会时间##lncRNA参与肿瘤干细胞的机制研究,本子思路有了
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一点体会
干货:高分circRNA的最新研究机制,你知道几种?
专家心得:国自然基金愿意资助什么样的人?
一篇14分文章教会你如何开展m6A体内外功能、机制实验
国自然函审结束,上会的标准是什么呢?
m6A基金申请新思路:circRNA、组蛋白修饰、病毒增殖和m6A的思路三则
12分文章:这个lncRNA牛人开始研究细胞焦亡领域了
科研可以是一种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