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基本格式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高
目前市场上假刊物、假“杂志 1.医学论文格式 1.1医学论文格式的题目 医学论文的命题 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一般论文标题的命题要求是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必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 一般先定题目再写论文,但亦可先写论文再定题,也可将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根据提纲再定标题,文题贵新,切忌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题目是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以最恰当、最鲜明的词语组合,好的命题可以使读(编)者看过题目后,能够得知论文中的梗概和主要特点,能够吸引读(编)者使之产生阅理全文的兴趣。 1.2医学论文的署名 医学论文署名要用真名(学术论文)而不用笔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集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署名不可过多,一般3-5人即可。署名次序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起主要作用的人列在前面。指导者、协作者或列在姓名中,或在文末致谢中写出。不能出现一篇短文或临床报道出现十余作者的情况。 1.3医学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浓缩,是医学论文内容不加注释的评论和简短陈述。便于读(编)者了解全文的要点,便于做文摘和检索。因此,摘要应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为字左右,如是特殊情况字数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独立使用,不过简亦不过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图表、公式,不可用非沿用编写符号。有的期刊要求列出关键词,即选出3-5个代表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医学论文关键词的选用应尽可能的用《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讲座、综述、病案讨论、误诊教训、临床报道可以不使用。 1.4医学论文的正文 医学论文由前言(引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各部分应妥善安排,即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互相配合,防止遗漏。正文内的小标题层次分配国内各种期刊要求不一,相当一部分医学论文都有参考文献,其附在全文结束后,顺序以右上角码的形式标注在文内相印处(即引用文献处)。 2医学论文的内容要求 医学论文写作多是有感而发,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工作。医学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医学论文内容必须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观点正确,不含水分。即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 2:1实用性 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临床医学文要做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积累资料,又要指导临床实践,就得密切注视信息,才能使医学论文兼具实用性和先进性。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临床、预防的实际,也即是对临床工作有无实际的指导作用,实际指导作用越好,实用性越强,价值越大。 2.2科学性、真实性 医学论文的命题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取材可靠、客观真实,有计划、有设计、有对照,并通过计算,对象选择、分组处理,这样的结果有说服力,科学性强。选题必须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真实、准确和全面,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结果忠于事实和原始资料,讨论的内容不夸张、不失实。即数据准确、引文准确、用词准确,内容观点正确无误。2.3新颖性、先进性(也称创新性)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一篇医学论文要有新意,有新内容、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等等。这样对别人(阅读者)才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所以要求论著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发表过的文献,应有所独创、有所发现或发明。 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观察更深,诊断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好,提出新见解等等。 创,多指前人没做过或没发表过的,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即符合创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已有的,要仿中有创,推陈出新,即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方今用)。有水平的医学论文必须是先进的经验或有新的见解。 2.4可读性 言不在多,而在于精。优秀的医学论文,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论点鲜明、论据充足、逻辑性强、术语规范、格式合适、结论可靠切题,并有一定的生动性,使读(编)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收获,且爱不释手。 3医学论文的格式构成 3.1引言(前言) 引言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3.2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是论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一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不能过分简略,也不能过分详尽。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 3.3结果 结果是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著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 3.4讨论 讨论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 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 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3.5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只限于自己阅读过并引用的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行的刊物),按文内引用顺序排列写在文后,文内按1.2.3……顺序在引用处标出右上角码,如在右上角标注[1]或[1-3]或[1,4].最好是着重引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献。医学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多采用温哥华式。 刊物:作者(两位作者可一并列上,中间加逗号;三位作者或以上,可只写第一作者,后加逗号及等),文题列于作者后(有的刊物略去文题),然后顺序列出刊物名称、年份、卷(期):起迄页。例: 杨亚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5(6):36 杨亚辉,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5(6):36一38 书籍:依次顺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迄页。例: 张学礼主编,怎样撰写医学论文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82-90 外文资料西文只用姓,不用全称,其它顺序同期刊。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论著8条、综述20条以内为宜。引用的文献必须具有价值,引用的论点必须准确无误。取其精华,引用部分要恰到好处,宁少勿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各会员单位: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是研究会委托张积玉同志起草的一份社科期刊专业技术规范。自年6月印发试行稿、年12月印发修订稿以来,“规范”对统一全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格式、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术文献信息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出版单位的重视。年1月以来,根据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及其他国家有关文献编辑、出版的新标准及法规文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张积玉同志对“规范”重新作了较大的修改。年3月8~10日,研究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评审定稿会,对重新修改的“规范”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和修订,并原则上予以通过。现将重新修订稿印发各单位,望参照执行。执行中对“规范”的意见和进一步修改的建议,望能及时反馈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04-16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推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化,提高学报质量,扩大学术交流,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法规文件,并结合学报编排的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适用于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也可供其他社会科学期刊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GB/T1.1-93,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87,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排格式.
GB-88,中国标准刊号.
GB-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89,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86,文摘编写规则.
GB/T-,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94,数据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3--92,量和单位.
GB/T-,标点符号用法.
GB-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07-07。
新闻出版署.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06-13.
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11-24.
新闻出版署.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01-12.
3基本版式
3.1每种学报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3.2采用16开本,幅面尺寸为mm×mm或mm×mm。也可采用其他开本。所有开本尺寸的误差均为士1mm。
3.3正文一般采用通栏或双栏横排,也可采用其他版式。
3.4定期出版,周期—般不长于一季度;一年之内每期页码应固定。
4封页
4.1封面设计应庄重大方,体现刊物特点,并保持相对稳定。
4.2封面上应标示中文刊名(包括刊名汉语拼音或自治民族文字刊名)、英文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刊名应置于显要位置,并采用规范汉字。主办学校全称如未能在刊名中出现,应在封面予以标注。数字—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国际标准刊号(ISSN)应使用不小于新5号字印在封面右上角。条码应按规定印在封面或封底的左下角。
4.3封底一般为版权页。应在固定位置标注刊名全称、创刊年、刊期、出版年份、卷次、期次,主办单位,主编姓名,编辑者、出版者及其地址、邮政编码,印刷单位,发行单位,中国标准刊号(含国际标准刊号、国内统一刊号),国内代号,国外代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定价以及出版日期;公开发行的学报,应用英文著录刊名全称及主要的版权事项。
4.4厚度超过5mm的学报,应在书脊上标注中文刊名全称、出版年份、卷次、期次、总期次;一般纵排,数字用汉字表示。
5目次页
5.1目次页版头应标注刊名全称、出版年月、卷次、期次或同时标明总期次。
5.2中文目次表应列出本期全部文章的篇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英文目次表可选择列出重要文章的篇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排于中文目次表之后。多位作者仅列前3人,后面加“等”字。
5.3目次表可按学报内文章的顺序排列,也可分专栏排列。各种补白短文的篇名用较小字号集中排列于主要文章之后。
5.4目次页所在位置各期应相同,如有必要变更,应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6页码与刊眉
6.1页码是学报每期正文(含扉页、目次页)的连续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2刊眉应标注中英文刊名全称,卷次、期次、出版年月,—般排在正文篇名页。
7篇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8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8.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8.2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8.3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西安762;2陕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61)
9摘要
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字,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10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示例:
关键词:《左传》;语言艺术;修辞;交际语言
11分类号
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分类号排在关键词之后,其前以“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
示例:
中图分类号:A81;D05
12文献标识码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识相应的文献标识码: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动态性信息;E—文件、资料。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
示例:
文献标识码:A
13文章编号
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标识为“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
示例:
文章编号:0-()01--(09)
14收稿日期.
14.1收稿日期是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14.2收稿日期采用阿拉伯数字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标注,以“收稿日期:”或“[收稿日期]”作为标识,排在篇名页地脚,并用10字距正线与正文分开。
示例:
收稿日期:-08-18
15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基本项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后。
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
16作者简介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一般排在篇首地脚,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示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
17正文
17.1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17.2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17.3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标点作为标识的用法另据后文规定),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17.4数字使用应执行GB/T-《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夏历和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历史纪年用汉字,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17.5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17.6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内数据—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页;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17.7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3一—93《量和单位》的规定。
17.8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夹在文句中间。数学公式的编排,应遵循量、符号的书写规则。
17.9每篇文章应尽可能排在连续页码上。确需转页时应在当页最末一行标点停顿处注明“下转第×页”;在接转部分之前注明“上接第×页”,字体与正文区别,加圆括号。转页应尽可能少,并不可逆转。
17.10分期连载的长文,应在每期篇名之后加注连载序号,文末加注“待续”,最末一期加注“续完”。
18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排于注释及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应与正文有所区别。
19注释
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20参考文献
20.1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一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20.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20.3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识,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需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注其载体类型。
20.4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陈崧.五四前后东方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4]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6]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2-25(10).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示例:
[8]GB/T-,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有关高等学校及委属有关单位:
年1月,国家教委印发《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试行)》(教技司[]10号)试行以来,在高校学报和其他期刊社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受到有关部门和出版单位的重视,年被收入到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和中国标准出版社联合编的《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一书。
根据国家的新标准,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规范》广泛征求了意见,进行了修订,现将《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参照执行。若《规范》中的内容与国家标准不一致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附件: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七日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下称学报)的管理,进一步推动学报编排规范化,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在年制定并实施的《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新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法规,结合学报编辑实践,特制定本规范。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适用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也可供其他科技期刊参考。
2引用标准与法规(省略)
3版式
1)每种学报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2)学报的开本采用16开,标准的幅面尺寸为mm×mm,但在过渡阶段即0年以前,仍可使用mm×mm非标准开本。2种开本尺寸的误差均为±1mm。
4封页
1)封页包括封一(封面)、封二、封三、封四(封底)和书脊。
2)封面、封底的设计要反映学报的特征,著录必要的信息。
3)封页上各标识项(刊名除外)中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竖排书脊中的数字可采用汉字数字。
4.1封面
1)封面设计应庄重、简朴、美观,力求稳定。
2)封面应标明:
a.中文刊名及其汉语拼音。中文刊名必须用规范的汉字;汉语拼音刊名也可标在封底或目次页。
b.国际通用文种(如英文等)刊名。
c.出版年份、卷次、期次。卷末期应注明“卷终”字样,也可将“卷终”置于目次页或版权页。
d.国际标准刊号。用不小于新5号字印在右上角,也可同时标明CODEN码。
e.主办单位全称(刊名已反映主办单位全称者可不标)。
f.条形码(也可印在封底)。
g.“增刊”、“××××特刊”或“××××专辑”。
4.2封底和版权标识
l)学报的封底一般作为版权页。版权页标识内容如下
a.刊名。
b.刊期和创刊年份,发行范围。
c.卷次或年份、期次(也可标出总期次)、出版年月。
d.主办单位,主编姓名,出版者及其地址和邮政编码。
e.印刷单位。f.发行者及邮发代号。
g.中国标准刊号。其通常格式为用不小于新5号字排印。
h.增刊批准号。
i.定价。
j.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2)公开发行的学报,其版权页还应以英文标明刊名及上述有关项目。
4.3书脊
1)平装本书脊上应标明刊名、卷次、期号和出版年份。
2)对于边缘书脊,本条1)中的内容应印在封底紧挨订口不大于15mm处。
3)书脊各项标识一般纵排。
5目次页
1)目次页包含版头和目次表两部分。
2)每期学报应有中文目次页,公开发行的学报还应有英文目次页。
3)目次页的版头应标明刊名、出版年月、卷次、期次或同时标明总期次。
4)中文目次表应列出该期全部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和起始或起止页码;英文目次表可只列出主要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和页码。作者超过3人时也可只列前3人,后面加“等”字。
5)目次表中的各条目,可按学报中文章的顺序排列,也可分专栏排列。
6)分期连载的文章,应在目次表中的题名后加注“待续”、“续1”或“续前”或“续完”等字样。
7)简报、快报、消息报道等次要条目的编排,应与主要条目有所区别,可集中编排在主要条目之后。
8)中、英文目次页一般紧接封二专页编排,不编入正文页码;也可以编排在封二或封三上。目次页所在位置各期应相同,如必要变更,应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6学报的主体
学报中各篇文章的总汇称为学报主体(即除封页、目次页、总目次页或索引,以及与文章无关的广告、插页等之外的部分)。
6.1页码和页眉
1)每卷或每期学报主体的页码,应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每期页数应基本稳定,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为单数页码。
2)每篇文章应尽可能编排成连续页码;必须转页时,应在中断处加注“下转第×页”,在接页上注明“上接第×页”。每篇文章只宜转页1次,且不得逆转,也不允许由转页而导致接页上的文章产生再转页。
3)每篇论文篇首页的页眉应标明中、英文刊名(英文刊名过长者可按规定缩写),卷次、期号,出版年、月,其页次可用暗码。
4)非篇首页的页眉一般为:双页标明页码、中文刊名、出版年份或卷次;单页标明期次、作者(多于1人可略为第一作者,后加“等”)、题名(副题名可略去)和页码。
6.2收稿日期
1)收槁日期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2)收稿日期可排在篇首页的地脚,并用正线与正文分开;也可排在文末。
6.3题名
l)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6.4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1)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2)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
3)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4)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如“××大学物理学系”)、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建议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
6.5摘要
l)论文都应有摘要(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86的规定。
2)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4)中文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以字左右,指示性的以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以字左右为宜。
5)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6.6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
2)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3)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6.7分类号
1)为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建议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每篇论文编印分类号。
2)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1位。
6.8引言
l)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2)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以编为“0”,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6.9论文的正文部分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87的规定格式编写。
6.9.1层次标题
l)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2)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3)各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要有区别。
6.9.2图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
3)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
4)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5)图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图顶向切口,单页图顶向订口。
6)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图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
7)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且须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的题名和所在页码。
8)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6.9.3表
1)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
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6)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表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
7)表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表顶向切口,单页表顶向订口。表若跨页,一般排为双页跨单页。需要转页排的表,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
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6.9.4数学式和反应式
l)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
2)数学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
3)反应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关系符号的上下方。
4)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定;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6.9.5量和单位
1)应严格执行GB3~—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2)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3)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
4)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等等。
5)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l∕m,m/kg,cB/(mol·dm—3)。
6)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中的变量等,都是数、数值或量纲一的量的组合,如exp(W/kT),lg(p/kPa),sinωt。
7)不能把ppm,pphm,ppb,ppt,rpm等缩写字作单位使用。
8)词头不得独立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如μm,不用μ;pF,不用μμF。
9)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词头,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时加词头。如kJ/mol不写成J/mmol,MV/m不写成kV/mm。
6.9.6数字用法
l)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
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年不能写成97年。
b.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02-18或0218或0218。
c.日的时刻表示采用GB/T—94的规定写法,如15时9分38.5秒写成15:09:38.5或.5。
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a.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b.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
c.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间隙,不用千分撇“,”。
d.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和SI词头中文名称以外的数词连用。如可写成万;14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元不能写为5千元。
e.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
f.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1.,2.”不能写成“1.5,1.75,2”
4)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a.数值范围:五至十可写为5~10;3×~8×,不能写成3~8×。
b.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
c.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mA不必写成1.5mA~3.6mA。
d.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5)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cm×80cm×cm,不能写成50×80×cm或50×80×cm3。
6)汉字数字的使用。
a.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用汉字书写,如二倍体、一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铁、十二指肠、十字接头、“九五”计划等。
b.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点号,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等。
c.非公历的历史纪年和日期要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6.9.7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l)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
a.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
b.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δ,极限lim,行列式det,最大值max等。
c.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d.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和非变动性数字符号角标,如势能EP,宏观总截面Σtot;转置矩阵AT等。
e.仪器、元件、样品等型号、代号。
f.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
g.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附录C。
2)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y;△ABC;f(x);概率P,均数x。
b.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或坐标符号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雷诺数Re,能谱角截面砌σΩ,E,能量Ei(i=1,2,3),力的x方向分量Fx。
c.矢量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
d.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
e.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l-,外消旋dl-,邻位o-,对位p-,顺叠构象sp-,双键的顺异构Z-,反式trans-等。
6.9.8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
1)化学元素符号均为正体,且首字母大写。
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必须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如14N不宜写成14氮或N14。
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应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如14N2。
4)质子数(原子序数)可在左下角注明,如82Pb。
5)对于离子态,应将离子价数和符号“+”或“–”标于右上角,如Mg2+和PO43-,不应写成Mg+2和PO4–3或Mg++和PO4―――。
6)对于电子受激态和核受激态,可用星号“*”表示于右上角,如NO*和Ag*。
6.10结论
1)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
2)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解决的问题。
6.11致谢
1)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2)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通常与论文的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
6.12参考文献
6.12.1著录原则和方法
1)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无致谢段时)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2)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3)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
4)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著录要求如下。
a.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张××[1]、王××[2,3]和李××等[4~6]对这一现象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7]。”
b.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
c.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或“ibid”等表示。
d.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6.12.2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1):1~8
2NadkarniMA,NairCKK,PandeyVN,etal.Characterzationofalpha-galactosidasefromcorynebacteriummurisepticumandmechanismofitsinduction.JGenAppMicrobiol,,38:~
3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Ⅰ).中国科学,(4):~
6.12.3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4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5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6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2nded.NewYork:McGraw-Hil1,.17~36
6.12.4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7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8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 6.12.5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
2CairnsRB.Infraredspectroscopicstudiesonsolidoxygen:[dissertation].Berkeley:UnivofCalifornia,
6.12.6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
3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07-26
6.12.7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示例:
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86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或5GB—86文摘编写规则
6.13附录
1)有些材料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等,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
2)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
6.14注释
l)解释题名、作者及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
2)能在文章内用括号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不随文列出的注释,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语句的右上角。标注符号可用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或剑号“?”。注释内容应置于该页地脚,并用正线与正文隔开。
3)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的论文,应在篇首页的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代号。
6.15文句和术语
1)文句要通顺、精练,符合语法规范。
2)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各学科的名词和GB—93规定的量名称。新兴学科的术语及尚无通用汉译名的术语,应在第1次出现时加以注释或附原文。3)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应在第1次出现时注明全词。
6.16文字和标点符号
1)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2)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根据科技书刊的习惯,建议:
a.句号用小圆点“.”表示。
b.省略号用2个三连点,其后不写“等”字;对外文字符只用1个三连点。
c.浪纹号“~”用于表示数值范围。
d.一字线“—”用于表示地域范围、走向、相关、递进等。
e.半字线“–”用于表示复合名词等。
f.外文中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3)外文的缩写和转行应遵循有关规则。
7总目次和索引
1)每卷(或年)最后一期的末尾应有全卷(或全年)的总目次表。其版头应标明刊名、卷次及出版年。
2)中、外文总目次表可按每期目次先后排列,最好按学科分类编排。
3)有条件的编辑部应按GB/T—92规定在每卷(或年)终期编印一两种索引,如分类索引、主题索引和作者索引等。
4)总目次或索引一般编印在卷(或年)终期的最后,应另编页码(不编入学报主体的连续页码)。
8增刊和特刊
1)增刊是指正常刊次以外经期刊管理部门批准出版的出版物,其宗旨、开本、发行范围应同正刊一致。应在规定位置标明“增刊”字样。
2)特刊或专辑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或按照某一专题而编辑出版的学报,它可以是学报正刊,也可以是增刊。应在规定位置标注特刊或专辑名称。
3)增刊可以编入总目次和索引。
9更改刊名
l)刊名应稳定,需要更改时应在本刊发出预告。
2)更改刊名,一般应从一卷(或年)的第1期开始,并在新刊出版的第1年内,于每期封面上标示原刊名。
省级,国家级职称论文,本硕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教育,医学,体育,法律社科,经济管理,农业园林,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
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