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一族宜兴一县,诠释了人杰地灵当

知识简化导读:我国的钱氏一族、宜兴一县,诠释了人杰地灵。自北宋迄今,载入史册的钱门名家超过千人,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共有多位,数量多得令人瞠目结舌。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恢弘的家族,并衍生出如此众多的人才?而江苏省宜兴县级市历来精英荟萃,被称为中国院士第一县:走出26位宜兴籍两院院士,全国县级市排名第一,近百位大学校长,一万名教授!是家学渊源,还是教育斐然,让我们一睹为快、共飨读者。

一、当代多名人、史册千人有名的钱氏一族(字)

00钱氏一族(字)

中国新增两院院士名单相继出炉,当选是无上的荣耀,象征我国最高学术荣誉。有个家族,竟然出了多位两院院士:

钱钟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书堂弟)

钱临照,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物理学家、教育家。

钱令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工程力学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先驱。

钱逸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催化和固体化学研究。

钱保功,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家。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穆长女)

钱鸣高,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孟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都已被时间碾压为灰烬。

但对于江南钱氏家族而言,这话似乎并不灵验。相反,钱氏家族创造出了一个绵延千年、兴而不衰的奇迹——“世代人才辈出,家族群星璀璨。”可谓“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01钱氏奇迹的开端(字)

自北宋迄今,光是载入史册的钱门名家就超过千人,

如北宋大才子钱易、

宋末明初画家钱选、

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

清代学者钱文选、钱塘等等。

到了近现代,钱氏更呈现出“人才井喷”之象: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钱穆、文学大家钱钟书;

教育家有钱基博、钱玄同、钱钧夫;

科学泰斗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

其余各行各业人才更是层出不穷:

水利专家钱正英、著名外交家钱其琛、

台湾社会活动家钱复、

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

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共有多位,数量多得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恢弘的家族,能够绵延连续,才人辈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镠是奠基人。一切的开端,都要从一部《武肃王八训》说起。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江南钱氏的开山鼻祖钱鏐(liú)开创了吴越国,在钱鏐统治吴越(约是今浙江省)期间,他励精图治,保境安民。

短短几年,吴越国成为“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连后来的大文豪苏轼都称赞该国:“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

钱镠除了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鏐目光睿智、气度不凡,在临终前遗嘱子孙:

“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

“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

大凡君王,都希望江山千秋万代的传下去,而钱镠却愿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能有这等气量者,世间只怕寥寥无几。

公元年,大宋朝廷建立18年,钱镠之孙弘俶尊奉祖先遗嘱举家归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统一的局面,使得鱼米之乡——江南免受战乱之祸。此后,江南一直为富甲华夏之地,所以常有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镠是奠基人。”

除却遗嘱,钱镠生前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要求子孙秉承祖训,清正躬谨。而这些后来也演变为宝贵的精神遗产——《钱氏家训》(由清末钱文选采辑整理)(如今的钱氏家规由“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

《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饱含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社会公德的精妙之理。世世因循,有评论称:正是这部宝典中的教育之理,造就了江南钱氏书香绵延、世代人才涌现的盛况。

近现代,钱氏多出“父子档”式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为人处世、教育方法便是深受钱氏一族的家训、家风影响。

02修身——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字)

钱穆、钱伟长叔侄

在近现代,钱氏人物首屈一指的应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专著多达80种以上,中国学术界尊他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儒学大师。他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少年钱穆读高中时逢武昌起义,辍学归家,其后全凭自学成才。钱穆曾在乡里小学、中学当老师。

年,他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成名,从此崭露头角。

年,钱穆的代表作《国史大纲》出版,成为各大学主要教材。新中国成立后,钱穆移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今香港中文大学)。

年后,钱穆在马来西亚、美国等国讲学,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尊崇,并以高票当选为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教师到执教北京大学,再到成为史学界一代宗师,这条路,写在纸上虽是寥寥数语,但钱穆踩在地上举步维艰。他自勉、勤谨治学的品格深刻影响着家族后代,受他影响最大的便是其侄子——钱伟长。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父亲早逝,钱穆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由于钱穆的儒风熏陶,钱伟长对国文十分感兴趣。

年,钱伟长考取清华大学,文、史两科成绩均是满分。(相当于现在的“文科状元”。)

钱穆当初自学成才全凭毅力,钱伟长也同样有这种倔劲。他文科强、理科弱,世人皆扬长避短,他却偏以弱博强。

九一八事变后,为科技救国,钱伟长毅然弃文从理,改选物理专业。每天清晨,北斗星还隐隐悬在天际,他就已端坐在教室看书,晚上不到灯火俱灭不休息。4年里,钱伟长完成了普通人需要8年才能完成的学业,获物理学学士学位,考取了吴有训教授门下研究生。

年,钱伟长提出“板壳内禀理论”。据说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的论文后曾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年,钱伟长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变扭角的扭转》一文,这篇论文被世界软科学研究权威冯·卡门教授称为“经典论文”。

年,钱穆在台北去世后,钱伟长写下长长的挽联:

“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贤叔,旧事数从头,感念深恩宁有尽;

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今朝俱往矣,缅怀遗范不胜悲。”

03于车尘马足间,手执一卷(字)

钱基博、钱钟书父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句用在钱钟书身上,十分贴切。

提起钱基博、钱钟书这对父子,人们往往只知其子而不知其父。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当年,他以国语和英文全优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受到吴宓,叶公超等人的赏识,钱钟书被人称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天才”。

钱钟书精通中外文学,一部《围城》圈住了世人的心,而另一部作品《管锥编》堪称是文学史的代表作。除此之外,钱钟书还精通七种外文: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如此成就,世人共睹。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那个黑暗的过去,曾有不少人看重钱钟书的声名,想要拉拢他,用“高官、厚禄”来吸引他,但这些都被钱钟书拒之门外。

钱钟书的一身傲骨,实受家风影响。钱钟书父亲钱基博也是一名成就非凡的大儒,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家、文史学家、教育家,有着“集部之学,海内罕对”的美誉。

钱穆曾讲:“生平相交,治学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子泉,钱基博的字)

清末状元兼实业家张謇对钱基博的评价是:“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自幼受长兄和伯父教授策论,“对于群经、诸子、古史地学、古典文学理论,无不淹通”。

他的父亲经营“永盛典铺”,到钱基博当家时,钱家的儒学气息更加浓郁,他在宅第正厅高悬“绳武堂”匾,以示书香家风。

钱基博藏书非常丰富,“计所藏书二百余箱,五万余册。”而这也仅是众多藏书中的一部分。万贯藏书,钱钟书深受裨益,古籍堆里地他日渐长大,文学功底十分深厚。

钱基博教子向来以身作则,“于车尘马足间,也总手执一卷”;每次钱钟书从新式学堂放学回来,父亲都和他一起念古文。钱基博每读一书,都要摘录、标注,以致“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而钱钟书每翻阅钱基博读过的书,必定被写满密密麻麻的注解。

钱基博对钱钟书的影响可谓潜移默化。

20世纪30年代风云多变,军阀混战,钱基博写出了《现代中国文学史》,该书正式出版后,三版即告售罄。

年长沙失守,日寇长入腹地,兵临城下,钱基博所在的师范学院奉命西迁,而他却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当时驻守湘西的王耀武将军赶来劝说钱基博,最后带领手下将他硬生生拉走。

正是因为钱基博这般治学严谨、身正行直的君子之风,方有后来醉心诗书、淡泊名利的钱钟书。

钱基博

无论是钱穆还是钱基博,一生都恪守自己的原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出自《钱氏家训》中个人篇》)对于后代的培养,钱家人始终秉承“言传身教,自强不息”的教育理念,而这也是钱门家风。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人的人生,去影响另一个人的人生;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欲让子孙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04修身——人生当有品,强则振兴中华(字)

钱钧夫、钱学森父子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科制之父”、“火箭之王”。

年8月,钱学森赴美国学习、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他成绩优异,深得导师冯?卡门教授的赏识,二十八岁时就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年,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萌发了回国报效祖国的念头。但却遭美国当局多次阻挠,美国一位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

几经周旋,年9月钱学森终于踏上回国的轮渡,赶上了祖国空军建设战略方向的研究。面对帝国主义飞机肆意侵扰我国领空的现实,不少人认为若要建设强大的空军,首先就要研制飞机。而钱学森却提出研制导弹。此语一出,满座皆惊:”导弹深奥莫测,连美苏也都刚刚起步,我们‘一穷二白’怎么搞?”

钱学森则仔细分析说:“飞机要重复使用,对发动机材料等要求很高,我国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而导弹是一次性的,材料难度小,主要靠动脑袋,中国人聪明,完全能解决制导和自动控制上的难题。”后来该研究在钱学森的主持下,我国的导弹水平后来居上,国威得到彰显。

钱学森建树甚高,备受赞誉,这和优良家风不无关系,他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中国有名的教育家,以“兴教救国”作为远大抱负,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

钱均夫博学多才,对儿子的教育集百家之长,以儒学为主,现代教育为辅,所授不但有西方科学、文史哲政,更有诗词歌赋、美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不光培养了钱学森勤学好问、精于思考的习惯,更有按时作息、计划做事、谦谨做人的优良品格。

钱学森回忆说:“我父亲钱均夫很懂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上音乐、绘画等艺术课。”

右二为钱钧夫

另外,钱钧夫也讲求宽严并济。钱学森若要看某部电影,必先要向父亲提出请求。钱钧夫会先到电影院看过一遍后,再告诉儿子是否可以去看。

当年钱学森赴美留学,钱均夫根据家训专门为其写了庭训:“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

后来,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的消息传到上海,钱均夫给儿子写信勉励道:“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觉醒……”

两段训诫,寥寥数语,千年家风,已了然。钱学森一生谨记父亲教诲,终成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一代科学大师。

05以真诚为品格、以报国为远志(字)

钱玄同、钱三强父子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从事原子能核物理研究,师从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

10年后,钱三强学成回国,主持建立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任所长,主持并制成了共和国第一个核装置——原子能反应堆。

钱三强

钱三强知人善任,是他大胆起用了年仅26岁的邓稼先出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设计师。诚如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所言:“钱三强独具慧眼,他的睿智和超凡的组织才能,促成了中国原子弹的成功。”

钱三强的父亲,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这么说吧,当年劝鲁迅先生做点文章的,就是钱玄同先生。(详见《呐喊·自序》)

早年,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公开冲击旧文化,在家里也时常教育钱三强:“对于社会要有改革的热情,时代是往前进的,你们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

为了让孩子从小体验“改造社会”的艰辛。钱玄同曾带着年仅6岁的钱三强一起参加游行,钱三强正是在父亲这种精神的熏陶下,走上了敢说敢为的人生道路。

钱玄同

钱玄同思想开明,作风民主,钱三强中学快毕业时,有人对钱玄同说:“你是搞语言文字的专家,名气又大,应当叫三强接你的班。”钱玄同摆摆手说:“那要看孩子的态度和兴趣哩!”后来钱三强选择了理工,虽然与父亲文学之途背道而驰,但钱玄同却欣然同意并鼓励儿子:“目标既然确定了,就应当用艰苦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年,钱三强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准备出国留学,谁知出国前夕,钱玄同不幸染上重病,钱三强为此踌躇不决。钱玄同对他说:“你学的科学,将来对国家有用,你还是出国好好学习吧!”钱三强洒泪起程,后成为居里夫人的学生,钱玄同高兴地写信道:“你有了很好的指导老师,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振兴中华!”

钱三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学成归国后,成为了著名的原子能专家。

钱玄同和钱钧夫宽严并济、开明民主的教育方式,正是体现出钱门家风:生而在世,当以真诚为品格,以报国为远志。科学无国界,但学者有国家,弱,则发愤图强,强,则振兴中华!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氏的后世人才中,再苦再难也要读书的例子比比皆是。

06齐家——忠厚传世,乃能持久(字)

《钱氏家训》中《家庭篇》有说: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钱家男儿都谨遵家训,所娶配偶几乎都是才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

钱三强与何泽慧

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同为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年初春,32岁的钱三强向何泽慧发出了平生第一封示爱兼求婚信,战时德国信件不封口,限词汇25个。于是钱三强写道:“经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他很快收到何泽慧的回信,也是25个单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之后一同回国。”

杨绛、钱钟书

年,在清华学堂前,钱钟书对杨绛一见倾心,彼此鸿雁往来,杨绛寄来的信被钱基博看到了,信里写道:“现在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读到此处,钱基博“得意非凡”,直抚须大笑:“真乃聪明人语!”

除了“娶妻当娶贤”,家训中还有一句: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钱镠出身贫寒,自小读书不多,称王后他深感读书的重要,常常手不离卷、勤学不辍,而钱氏的后世人才中,再苦再难也要读书的例子,更比比皆是。

钱穆12岁时,父亲钱承沛撒手尘世。其母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

晚年钱伟长手不释卷

钱伟长的父亲也是去世较早,当时有很多乡邻劝钱伟长的母亲,叫钱伟长早点去做手工,赚点钱来补贴家用,但她目光远大,十分坚定地说:“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我国著名外交家钱其琛之子钱宁也讲述:“读书修身是钱家历来的传统。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也总是敦促我们要多读书,是他让我们继承了钱家的这个传统。”

记得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读过的书,大多都不记得了,那么读书的意义何在?”

有人这样回答:“读过的书,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饭,虽然不记得吃的什么了,但它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成了我的血和肉......”

读书与人生的意义,想必便在于此,没有手不释卷,哪来洗尽铅华?这便是钱氏的家风:“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如不能走万里路,那便读万卷书。

07处世与公德——真诚磊落,宁静致远(字)

在处世交友方面,《钱氏家训》也有言: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譬如钱穆先生的交友之道,他虽然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当时学术界正流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观点,顾颉刚也是康有为的拥护者。但钱穆对此观点怀有不同意见,他没有因为顾颉刚于己有恩就放弃己见,而是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用事实证明康有为的观点是错误的。

钱穆后来到北大任教,胡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钱穆却从不在学术上苟同胡适,他的许多观点都与胡适不一致,胡适认为孔子晚于老子,他却认为老子晚于孔子。

学生知道他们之间学术观点不一致,故意拿胡适的观点来问,他也毫不掩饰,经常在课堂上批判胡适。据学生回忆:钱先生常常当众说:“这一点,胡先生又考证错了!”并指出哪里哪里错了。

钱穆、胡适

当时胡适声誉日隆,很多人都以“我的朋友胡适之”来炫耀自己,可敢于这样批评胡适的,在北大也仅钱穆一人而已。钱家人不会曲意逢迎,更不会见利忘义,卑躬屈膝。

年,有人来到钱伟长家里拜访,带来了美国有关方面对钱伟长全家赴美的邀请,并提出优厚的待遇,钱伟长明确填“NO”,予以拒绝。

年,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这不光是他个人的选择,他也得到了钱家所有人的支持。当时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的消息传到上海,老父亲钱均夫给儿子写信勉励道:“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觉醒……”

钱钟书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上面曾通知钱钟书参加国宴。在一般人看来,这是赏脸,应该受宠若惊。钱钟书却摆手:我不去,哈!我很忙。来人连忙声明: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钱钟书依旧回答如故: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来人自知无法交代,便教钱钟书推托说身体不好,起不来。钱钟书反倒郑重声明: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这就是钱门家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08百年之后,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什么?(字)

一部家训流传百世,成就了钱家千年绵延不绝的奇迹,而近现代钱家人也大放异彩,让国内外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江南。

这个家族明珠璀璨,后继者更甚前人: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是院士,而钱氏恐怕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就出了10位:

钱钟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书堂弟)

钱临照,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物理学家、教育家。

钱令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工程力学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先驱。

钱逸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催化和固体化学研究。

钱保功,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家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穆长女)

钱鸣高,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俊瑞,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农村经济和世界经济学家、教育家。

钱学榘,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担任过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钱学森堂弟)

钱永健,年与日、美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钱学榘之子)

钱永佑,神经生物学家,钱永健的哥哥,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钱氏后人汇聚钱王祠宣读家训

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先生曾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钱家的千年辉煌,并不在独特的生财之道,也不在一纸家训传久远。

而在于钱家子孙世代传承的精神骨气——

不拘小利,但求利国利民的大家风范;

不谋一家,愿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

09作者简介和编者说(字)

拙笔一支,只道世态悲喜;旧人旧事,尽付杯酒之中。你来,我煮酒等候。

唯旧,资深自媒体编辑。个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3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