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社区生活圈宜居性评

———以北京市四环至六环地区为例

摘 要

我国超大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在快速集聚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公共服务短板。针对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要求,对社区生活圈进行测度、评价,是推动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北京市这一超大城市四环至六环区域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个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居民“宜居性”视角出发,依据分析诊断—类型识别—精细治理的思路,结合POI数据与调查问卷数据,从基础保障、品质提升、特色引导三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社区生活圈分类与综合等级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主体层—布局层—机制层”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超大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社区生活圈的宜居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社区生活圈;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POI;超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率从年的17.9%提高到年的63.89%(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由1.72亿增加到9.01亿,形成了一些超大城市,但一系列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弱项亦同时存在。年住建部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中指出,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补齐短板,建设设施完善、安全健康的完整居住社区。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城市更新等行动提升城市品质,为人民群众营造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在此背景下,社区生活圈成为建设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的关键。

年以来,超大城市出现圈层式的快速城市化地区,这些区域快速集聚大量人口,同时也存在诸多公共服务短板弱项。作为国家首都和超大城市,北京市四环路(年建成)至六环路(年建成)(以下简称四环至六环)之间的区域成为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的城市化地区代表。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年,北京市四环至六环间地区居住人口已达到.7万人,占北京市总人口的50.54%。但同时,该地区的社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却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研究以北京市四环至六环地区为例,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结合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制定生活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等方法对个社区生活圈中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超大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社区生活圈治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01

文献述评

超大城市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些新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层次均具有多样性需求,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高级化的居住需求,成为城市社区宜居性研究的关键[1]。“生活圈”概念由日本学者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近年来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29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