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的生活艺术葛印卡十日内观简介

葛印卡老师(SatyaNarayanGoenka,年1月30日-年9月29日)传承的是著名缅甸居士大师乌巴庆长者(SayagyiUBaKhin)的内观静坐(Vipassanā)禅法。葛印卡老师的祖籍是印度,但在缅甸出生成长。于年开始移居印度传授内观法门。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教授葛印卡内观静坐课程的中心,全世界每年有十万多人参加授葛印卡内观静坐课程学习。葛印卡老师遵照的传统,更适合大多数在家居士,无宗派之分。因此他教导的方法,深刻吸引了任何背景的人士,包括任何宗教,或无宗教信仰,及来自世界各地任何一处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中国最方便参加的内观禅法,因为在全国各大城市约有数十个禅修中心,几乎随时都可以报名参加。

下面根据葛印卡老师的开示,介绍其禅法,由于禅修课程大多以十日为期,因此也被人称为十日内观。

1、身心健康是每个人的渴望

每一个人都在寻觅安祥与和谐,因为这正是我们生命中所欠缺的。时不时我们会感到焦躁不安、烦躁与不和谐。通常当我们感觉到痛苦时,我们不会把它局限在自身;我们会将将痛苦散布给其他人。一个痛苦的人,他的四周将弥漫着不快乐的气氛,因此与他接触的人也会被影响到。

我们应当与自己及他人和平共处。毕竟,人类是群居的生命体,必须活在社会中和他人共处。但是,我们如何才可以生活在安祥之中呢?我们如何才可以保持内心的和谐,同时维持周遭气氛的安祥与和谐,以便他人也可以生活得安祥与和谐呢?

2、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要知道苦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苦的起因。如果我们去审查这个问题,就会明了,每当我们的心开始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或不净杂染时,我们必定会变得不快乐。心中的负面情绪,不净烦恼或不净杂染是不可能与安祥及和谐共存的。

我们是如何开始产生负面情绪的呢?同样地,通过审查,就会清楚了。当我们发现某个人的行为或发生的事情是我不喜欢的,我就会变得不快乐。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我们在自身内产生紧张。想要的事情没发生,遇到一些障碍时,我们又再次地在内产生紧张;我们开始在内心打结。在人的一生中,不想要的事情一直发生,想要的事情也许发生,也许不发生,然后这种反应的过程,也就是在内心打结-导致整个身心结构变得如此紧绷,充满着负面的情绪,也因此生命变得痛苦。

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生命中安排没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每件发生的事情都如我所期望般。要么,我们本身要发展出这种能力,要么,那些来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具备这种能力,以确保不想要的事情不会发生,我们想要的事情都会发生。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人能够事事都满足他的渴求,在他的生活中每件发生的事情都如他所愿,没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发生。经常,发生的事情与我们的渴求及愿望相违。所以问题来了,面对这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如何停止盲目地反应呢?我们可以如何停止产生紧张?及保持平静与和谐?

3、寻找灭苦之路

在过去,印度和其他国家都有智慧而神圣的人研究这个课题:人类受苦的课题。因而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你因而开始反应,产生愤怒,恐惧或任何负面情绪,那么你就要及早转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例如,站起来,拿杯水喝─您的愤怒就不会增加,愤怒就开始平息。或开始计算数字:一,二,三,四。或开始覆诵一个字,或一句话,或某些咒语,也许是一个神明的名字,或你信仰的某个圣人;于是您的心就被转移了,在某种程度上,你就可以摆脱负面情绪及愤怒。

这方法有帮助,到现在都还是有效。这样去反应,您的心就不再激动。然而,这个方法只在意识表层发生功效。事实上,借着转移注意力,你是把负面情绪推入更深的潜意识层,而在潜意识层,相同的不净杂染会继续繁衍增长。表层上是安详与和谐,但是内心深层中,有一座沉睡火山,压抑着负面情绪,迟早可能会猛烈爆发的。

其他探究内在真相的人作了更深入的探索,他们透过体验自我的身心实相,发觉转移注意力只不过是在逃避问题。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你需要面对问题。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它避免两种极端:压抑或放纵。这听起来很妙,但它真的实际可行吗?要面对不净杂染并不容易。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注意到愤怒生起之前,它已压倒我们。然后在愤怒掌控之下,我们在言行上做出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等到愤怒止息后,我们就开始哭泣懊悔,恳求这人或那人或某某神灵的原谅。但是下次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又做出同样的反应。

困难在于,当负面情绪生起时,我们并没有觉察到它。它在深层的潜意识开始,当它浮现到意识表层时,它的力量已强大到足于压倒我们,我们已经无法观察它。

然而,那些达到终究实相的人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法。他发现到每当心中生起任何不净杂染,在身体上也开始同时发生两种现象。其一是气息会失去其正常的规律。每当心中生起负面情绪时,我们的呼吸变粗。这容易觉察到。在更微细的层面,身体开始有生化反应产生某种感受。每一个不净杂染都会在身体内产生这种或那种感受。

这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一般人观察不到心中抽象的不净烦恼——抽象的恐惧,愤怒或激情。但是经过适当的训练与练习,很容易便可以观察到呼吸和身体的感受,而这两者和心的不净杂染有直接关联。

呼吸与感受就像私人秘书。每当心中生起不净杂染时,气息就会失去其正常的规律,产生警告。当接收到警告之后,我们开始观察呼吸,观察感受,很快地我们发现到负面情绪消逝了。

这种直接体验我们自己内在的实相、自我观察的技巧,就是所谓的内观。在佛陀时代的印度语言,passana的意思是睁开眼睛,以平常的方式看;但是Vipassana(内观)则是如实地观察事物本来的面貌,而不是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

4、十日内观禅法概要

内观静坐课程有三个训练的步骤。首先,必须在任何言行上不搔扰他人的安详与和谐。任何人在继续造作能增生不净杂染的言行举止的同时,是不可能从自己内心的不净杂染中解脱出来的。因此训练的第一步骤,必定要遵守道德规范。我们答应不杀生、不偷盗、不作不正当的性行为、不说谎、和不服用麻醉品。不做这些行为,我们让心平静下来,足够平静以进行下一个步骤。

下一个步骤是藉由训练心专注于一个目标即是自己的气息来培养出能控制这颗狂乱的心的能力。我们尝试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上,尽可能越久越好。这不是一种呼吸练习;不要调整气息。反之,我们要如实地观察自然的呼吸,观察气息进来,观察气息出去。就这样,我们进一步将心平静下来,以便心不再被强烈的负面情绪制伏。与此同时,我们把心专注下来,使它敏锐及有穿透力,有能力去执行洞察的工作。

这两个步骤,过着道德的生活和控制自己的心,是非常有必要及有帮助的;不过它们亦会导致负面情绪的压抑,除非我们练习第三个步骤——培养洞察力,以观察自身的本质,来净化心中的不净杂染。这就是内观:体验自己内在的实相,在自身内有系统并冷静地观察不断变化的身心现象所显现出来的感受。这就是佛陀教诲的精髓:通过自我观察来达到自我净化。

这是大家都可以练习的。每个人都面对痛苦的问题。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疾病,它须要普遍性的疗方而非宗派性的。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的愤怒不是佛教徒的愤怒、印度教徒的愤怒、或基督教徒的愤怒。愤怒就只是愤怒。当一个人因愤怒而变得激动时,这种激动不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或回教徒的。此疾病是普遍性的,它的疗方也必须是普遍性的。

内观就是这样的一个疗方。没有人会反对一个尊重他人安详与和谐的生活守则。没有人会反对培养自己对心的控制。没有人会反对培养洞察力以观察自身的本质,藉由它就可以让心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内观是一条普遍可行之道。

愿你们都体验到这终极实相。愿所有的人都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愿一切众生快乐。

参考文献:

葛印卡老师在瑞士伯恩的演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21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