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诱发骨肉瘤的诊疗策略附相关文
来源:医院骨软科王华斌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辅助性放疗可以增加局部区域控制,减少局部区域的复发,进而改善整体存活率。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年版)[7]指出: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可以使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到原来的1/4-1/3。但是,放疗也可以诱发其他多种恶性肿瘤。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乳腺癌放疗可诱发隆突性皮纤维肉瘤[8]、血管肉瘤[9]等软组织恶性肿瘤。
今就乳腺癌放疗诱发的骨肉瘤患者1例,并参考相关文献探讨恶性肿瘤放疗诱发骨肉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
患者,女,44岁,于年05医院诊断为左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6周期化疗和放疗(具体不详)。年8月05日因自觉左侧锁骨有赘生物感就诊医院,胸部CT示左锁骨转移,外院病理切片会诊示乳腺癌,ER+,PR+,Her2(+++)。
影像学图片:图a,左侧锁骨切除前胸部CT;图b,0208左侧锁骨区穿刺前胸部CT;图c,0全身化疗2周期后胸部MRI
患者及家属拒绝再次化疗,予内分泌治疗(法乐通+诺雷德)和唑来磷酸抗骨转移。年2月29日因自觉左锁骨疼痛较前进行性加重就诊医院,胸部CT平扫增强示“左乳癌”术后改变,较前无明显变化;左侧锁骨胸骨端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年3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锁骨骨肿瘤切开活检术,术后病检示骨软骨瘤。年10月19日在全麻下行左锁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骨增生性改变,结合病史考虑放疗后骨增生改变。
年1月27日发现左锁骨区肿物,约豌豆大小,后肿物逐渐增大。年2月7日在彩超下行胸壁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原锁骨切除病史,考虑为骨肉瘤。
病理切片:0207胸壁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考虑为骨肉瘤,PCK(-),SATB2(+)
IHC示:肿瘤细胞GATA3(-)SATB2(+)Vim(+)PCK(-)ER(-)PR(-)HER-2(-)KI-67(Li:60%)。年2月8日锁骨上区MRI示:1、“乳癌”术后、“左锁骨切除”术后改变,左侧术区肿块,考虑肿瘤复发,累及甲状腺左侧叶、胸骨及上纵隔;2、上段胸椎结节影,较前稍增大;3、右侧锁骨上区多发小淋巴结肿。于0217以“IFO3.0D1-5ivgtt”方案化疗1周期,于0316开始以“DDP40mgD1-3”方案化疗1周期,并予抑酸、止吐、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
讨论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治疗鼻咽癌、胸腺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但同时可诱发骨肉瘤[1-4]。放疗诱发的骨肉瘤的发生率为0.01%~0.03%,占骨肉瘤总体发病率的5.5%[5]。国内外相关研究多为个案报道[2-4],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骨肉瘤的报道相对较多[1,6],乳腺癌放疗后诱发骨肉瘤罕见。
放疗诱发肿瘤的诊断标准最初由Chan等提出,后由ARlen等修改,有以下4点:1)患者必须已经接受放射治疗;2)至少有三年的潜伏期;3)肿瘤组织学类型与原发肿瘤不同;4)肿瘤范围在放射野或邻近放射野[13-14]。本例患者因局部隐痛不适复查胸部CT发现,后表现为局部多发浸润性肿块,伴有疼痛和肿胀,肿瘤增大后出现溃疡、渗液和感染。CT表现为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形成。患者的最终诊断依靠病理诊断。放疗诱发肉瘤的诊断比较困难,需与骨坏死、骨转移、感染和肿瘤复发等鉴别。
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放疗诱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肿瘤部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加上肿瘤放化疗后边界不清,使肿瘤完整切除更加困难。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完整切除的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63%,相反切缘阳性的5年生存率仅为10%[15]。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多因素分析中,切缘与总生存无关,但对于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切缘阴性有更高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1]。放疗诱发的肿瘤对放疗不敏感,且已累积大剂量放疗,再次放疗作用比较有限[1,16]。而辅助化疗被建议用于高级别肿瘤、肿瘤大小大于5cm或切缘阳性的患者[14]。
乳腺癌放疗诱发骨肉瘤的预后资料较少。RudmanFranjo等[4]报告1例乳腺癌放疗诱发骨肉瘤,术后1年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LiaoLie-Qiang等[1]回顾性分析了例鼻咽癌患者,47例出现放疗诱发的骨肉瘤,所有患者已经死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3.3%、35.6%和13.5%。
因此,乳腺癌放疗诱发的骨肉瘤罕见,诊断较为困难,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必要时可考虑辅助放化疗,预后差。长期随访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参考文献
[1]LiaoLie-Qiang,YanHong-Hong,MaiJun-Hao,etal.Radiation-inducedosteosar北京中科曝光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