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木口木刻版画作品及文献展11月7

转自中央美术学院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系列活动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作品及文献展

开幕式时间:年11月7日(周二)上午10点

展览时间:年11月7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四层A展厅

总策展人:王华祥

分策展人:盖瑞·沃丁顿皮特·博斯蒂尔

执行策展人:杨宏伟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作品及文献展”将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全面展示木口木刻版画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发展的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英国、美国、比利时、法国、俄罗斯、保加利亚、意大利和中国9个国家多为艺术家的多件作品、木版和书籍,涵盖了古典部分、现代部分和当代部分。同期研讨会将着重探讨木口木刻版画艺术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发展及现状问题,同时邀请英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木口木刻艺术家举办具有典型风格的木口木刻版画艺术家工作坊与国内学生交流。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及文献展系列学术活动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及文献展开幕式

11月7日10:0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A展厅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研讨会

11月7日14:00-17:00

11月8日9:00-11:30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

国际木口木刻艺术家工作坊

11月9日9:00-12:00

14:00-17:30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木版画工作室

丨部分展出作品

保罗·克劳《归一》13×13cm

德里克·赛特福德《乡村市集》13×27cm

哈里·布鲁克韦《珍珠项链》20×25cm

凯瑟琳·林德赛《返璞归真》11×17cm

托马斯·毕维克《核准种母猪》4×8cm

托马斯·毕维克《猎人、渔夫和三文鱼》15×19cm

萨拉·范·尼凯克《埃塞尔比亚毯》20×28cm

格里高里·巴比奇《尼基茨基大道》15×28cm

丨关于木口木刻执行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杨宏伟

木口木刻一词源于英语“WoodEngraving”翻译为木雕版,而“木口木刻”是翻译成中文之后的习惯称呼。木口木刻是起源于英国的木刻版画技术。虽然在17和18世纪就有一些木口木刻版画印刷品和技术材料可供参考,但是木口木刻的具体起源仍有待商榷。木口木刻是一种凸版印刷方法,也就是印刷木板雕刻后凸出来的部分。它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方面不同于木面木刻——英语称为“Woodcut”。木口木刻是在木块的横截面上进行雕刻。由于木材这个面的质地细密均匀,没有横竖纹理的区分,因此可以刻制出更加精细的线条和微妙的层次变化,基于所用板材特质,木口木刻把木刻版画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致。

17世纪中期,木口木刻的出现,为衰落已久的木刻艺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它的发明使木刻版画以精致的雕刻与铜版画展开激烈竞争,法国的木口木刻艺术也受到英国的影响盛极一时。当时,法国的一位雕版师巴比伦(JeanMichelPapillon-),以耐磨的硬木横截面作为版材,采用铜版的手推雕刀进行雕刻。由于版材紧密,雕刀精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使木口木刻从沉寂中复兴的则是英国插图画家兼出版家,被誉为“木口木刻之父”的托马斯——毕维克(ThomasBewick-)他不仅拓展和改良了传统木版画的技法和材料,而且通过木口木刻的插图表现形式,使得木版画重新在社会上焕发出活力。毕维克带来革命性剧变是,把木口木刻所刻制的图像精确的以视觉方式传达。最初,比维克为一本《寓言选》的图书做插图。他用铜版雕刀在黄杨木的横截面上刻制图像,这种方式很快成为最常用的制作插图的方法。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曾经指出,“毕韦克的新法进入欧洲大陆,又成了木刻版画复兴的动机”。

木口木刻的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是它占据印刷市场的主要优势。雕版师可以用四个齿的排刀进行雕刻,每一个齿可以刻出一根线。它打破了传统木刻中把黑轮廓线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雕刻方法,使用从黑到白不等的灰色调子来组成画面,而灰色调子又依靠用雕刀刻出的不同走向、不同粗细的白线来控制,画面上几乎不出现大面积黑色,所以,木口木刻版画中的人物和景色格外逼真,质感细腻丰富。照相制版未发明之前,要想把油画作品印刷复制用来传播,只有依靠木口木刻的手段得以实现,正是得益于它独特的材质和制作方式,可以把被复制作品的材质还原的淋漓尽致,应该说,木口木刻是机械复制的最早的引导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复方斑蝥胶囊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7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