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线教师如何进行真正的
有教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做的科研好像不太像科研,感觉和工作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怎么回事?
我听后觉得很有意思,想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想法。
老师的表述反映两个困惑,一是科研与工作的关系。二是如何把科研做得有科研味。下面,分别阐释一下。
一、科研与工作是什么关系
应该这样讲:工作是工作,科研是科研。这是两个概念,分属两个事物,不能混为一谈。先说工作,我们一线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落实上级教育行政以及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的主业。
科研是什么?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手段方式。可以这样讲,在基础教育阶段,科研不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主要职务工作。
但是,我们倡导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希望教师通过科研的方式探索教育教学的一般性规律,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二、如何把科研做得有科研味儿
科研的载体是课题,把科研做得有科研味儿也就是把课题做得有科研味儿。
胡适先生在谈到科学方法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讲:“许多假设之中,我们挑出一个,认为最合用的假设,但是这个假设是否真正合用?必须实地证明。……证实了的假设,方可说是‘真’的,方才可用。”
其实,我们一线老师做科研课题,也是这个逻辑。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研究过程成为验证假设的过程。
教师反映科研没有科研味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进行假设,所谓的研究假设就是课题的操作变量。没有假设,也就没有了求证;没有了求证,也就谈不上验证真伪;没有了验证真伪的过程,也就等于没有了研究过程;没有研究过程,自然就没有科研味儿。
不知,这个逻辑大家是否认同。
我们举个例子,阐述一下如何将课题做出科研味儿来。
有这样一个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阐释。
(一)明确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首先要明白,课题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是什么?课题组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水平与公民道德要求存在差距,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有待于规范和引领。调研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方法、方式、策略不系统、针对性不强,教师也缺乏研究。问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水平问题,一个是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前者是现实问题,后者是理论问题(姑且这样讲)。
对问题的分析有意义呢?有的,就是要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研究。
(二)相关概念的分析
为什么要分析相关的概念,分析概念就是要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研究的逻辑。
上边课题中有三个核心概念:公民意识、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呢?“公民意识”是课题研究的效果目标,也可以说是课题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学策略”是课题研究的因变量,即操作变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解决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关变量。
(三)提出研究假设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呢?分析如下:
这个课题的关键问题就是找到提升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策略。按照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观。我们要大胆地假设一些教学策略,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去求证,在这个过程中,甄别哪些是好的、真的;哪些是不好的、假的;而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有的老师问:我们提不出研究假设怎么办?诚然,提出研究假设确实有难度,但是也有解决路径。大概有这样的解决路径:从文献中找假设,从经验中找假设,从讨论中找假设,从专家中找假设,从同行中找假设……只要能学习、肯实践、有思考,就能找出一些假设。
以上题为例,课题组在专家的引领下,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了大量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策略,如下:
情境再现策略、实践活动策略、社会热点策略、体验教学策略、角色扮演策略、焦点解决策略、家校协同策略、知行合一策略、榜样示范策略、经典阅读策略、多元评价策略、体育竞技策略……这些研究假设也就是解决问题的预设答案。
(四)实践验证假设
有了以上一系列的研究假设,大功成了一半。这些研究假设是真是伪,是好是坏呢?那就需要进入小心求证的环节了。
怎么求证呢?
当然是一个一个地试验,这就需要行动研究或是进行一些准实验研究,我们用其中一个研究假设来举例:如“情境再现策略”。应该这样一个流程来验其真伪好坏。
第一步:界定情境再现策略的概念
第二步:明确情境再现策略的操作步骤
第三步:通过一个具体教学内容来实践这个策略
第四步:对这个策略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步:依据评价对这个策略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步:明确这个策略的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这个情境再现策略比较成功,就可以固化下来,研究假设成立了。
其他的研究假设如法炮制,一一验证。这就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验证研究假设的过程。
这样做课题就是在真研究。只有真研究,才会有科研味儿。
你是怎么认识的,欢迎发表意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2262.html